刊登日期 : 2021-03-21
內地有地產發展商旗下飲食集團去年一口氣在廣州及順德兩市開立兩所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Foodom ,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制造煲仔飯機器人、火鍋智能配餐機器人、迷你雪糕機器人等,獲國家頒授品質證書。在疫情期間,人工智能機器人煮食概念變得火熱起來。香港也不遜色,年前已有港大學者研發技術並開設機器人餐廳。到今天,深圳、廣州、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開立得愈來愈多,成為餐飲消費新趨勢。
Foodom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 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
碧桂園旗下的千璽餐飲機器人集團全國共有6家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包含了中餐、火鍋、煲仔飯、快餐四大業務。集團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最多,去年1月在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匯廣場開立了Foodom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主打煎炒煮炸的中餐菜色,甫開業後立即成為「網紅餐廳」,打卡勝地。
同年6月,在廣東順德再開一家名為「Foodom天降美食王國」的機器人餐廳,是六家中最新和最具規模。餐廳內中西合璧,有第二代漢堡機器人,製作及出餐效率高至每20秒造成一個;有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一體化自動蒸箱、雪糕機器人,還有粉麵、咖啡等七款餐飲機器人。
人工智能機器人 全程烹調過程夠透明
一座座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座落在餐廳中,任人觀看製作過程,製成的菜式經架空的「雲軌系統」運送出來。 火鍋區有第二代雙臂智能配餐機器人,第一代每小時傳菜400盤,到第二代已達到850盤。客人點菜後幾乎不用等,餐就送過來。
設中央廚房供應鏈 無人手接觸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服務
要令機器人的效率提升,物流技術需要配合得好。千璽集團在東莞有一個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進行供應鏈生產,把材料洗淨切好、送到機器人烹調。
懂炒菜的機器人並不算是新鮮事,深圳、廣州、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也有一些是以「機器人餐廳」命名的餐廳,但不少是需要人手把食材放進機器中烹調,有些則以傳菜機器人作噱頭,吸引食客,真正做到有系統從材料、烹調,以至送出小菜都由人工智能機器人做出的,Foodom算是最具規模。
人工智能機器人烹調 國家出台規範保證品質
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國評中心)出台《食品領域機器人系統安全認証技術規範》,是國內第一個食品機器人領域的技術規範,千璽集團研發生產的第二代煲仔飯機器人和迷你雪糕機器人,獲國評中心頒發了系統集成餐飲機器人CR (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證書,是第一家獲國家公認的標準機器人餐廳。
早於2012年,稻香集團在內地已引入可炒十多款小菜飯麵的自動炒菜機,一般約數分鐘便可以完成至5碟小菜,人手炒一碟則需時約2分鐘。自動炒菜機外,集團於東莞開設的「稻香飲食文化中心」亦引入傳菜機器人,代替人手傳菜。
香港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 由學者主理
而在香港,有大學學者研發人工智能機器人。2019年1月,香港第一家人工智能機器人餐廳燧記廚房(Hesita Kitchen)在香港西營盤水街開業。餐廳店面很小,只有十來個座位,由幾位年輕人主理。機器人取放食材、炒菜、出菜及清潔,過程全自動不需人手干預。機器人由燧氏科技(Hestia Technology Limited)自主研發。燧記廚房的策劃人是香港大學的學者和幾位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生。機器人全部在香港研發及製造。顧客點單後,指令立即上傳至中央電腦,再由電腦分配至各機器人。機械手臂自動取出不同食材盒,將食材倒進鍋內炒製,加入各種調味料,整個過程耗時約2至3分鐘。完成後會自動上碟及清潔炒鍋。全程自動化操作,廚師則需要事前預備合適的食材及調味料。
科學園「食得安」 人工智能機器人餐飲一站式服務
2020年4月,香港科學園也有一所智能餐廳開張,名為「食得安」(Food On)。
廚房內自動炒菜機共有7部,其中4部自動炒菜機附設一支機械手臂,機械手臂將每組的幾格配料放到不同的自動炒菜機旁邊,自動炒菜機根據預設程序,以磁力吸起每格配料倒入鑊內。只要有人事先把材料放進格內,自動炒菜機就可以不斷炒出食物。機械手臂甚至還能夠將炒好的食物倒入碟中,將人手接觸程度減到最小。
餐廳設有「白色長頸鹿」無人送餐車,只要輸入不同枱號,無人餐車就會自動選擇最佳路線、避開障礙物,將食物和飲品送到顧客面前,發聲請他拿取。
延伸閱讀:《福布斯》報告 機器人餐廳的崛起
疫情下,人工智能機器人話題被炒得火熱,因為不經人手的烹調過程是防疫的一個好概念。隨便在網上查找一下,在深圳、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內,不乏有以「機器人餐廳」命名的中西餐廳。
《福布斯》預期,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預計達到1472.6億美元,如果從2017年開始計算,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7.24%。人工智能餐廳是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