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29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做哪些事?在大灣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到灣區發展的「七件大事」,其公布5年以來,取得甚麼成果?
本系列文章,透過7個坐標,探索7個地點,解畫「灣區七件事」中的「第四件事」:究竟大灣區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進展如何?
生態坐標|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 保障供水安全
西起西江幹流佛山順德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於2024年1月30日全面通水,是《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的重要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規劃綱要》提出,要開展珠江河口區域水資源、水環境及涉水項目管理合作;貫通珠江三角洲水網,構建全區域綠色生態水網。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水利基礎設施,珠三角工程通水後,可將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地區引水,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生活生產缺水問題,並為佛山、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逾3,200萬人受惠。另外,還能逐步退還東江流域生態用水,進一步保障大灣區的供水安全。
生態坐標|廣州瀝滘淨水廠 黑臭污水淨化典範
要構建綠色生態水網,《規劃綱要》也提到,要強化重污染河流系統治理,推進城市黑臭水體環境綜合整治。
瀝滘淨水廠位於廣州海珠區,占地面積約29公頃,每日可處理污水75萬噸,水質達到國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
淨水廠共有三期,其中,三期是地埋式淨水廠,採用「地下建廠,地上建園」模式,將淨水設施轉移至17米深的地下空間,以全封閉、生物除臭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地面則利用再生水建造出生態濕地、瀑布、河涌等景觀,綠化率達62%。
除了瀝滘淨水廠三期,廣州還有8座地埋式淨水廠,中心城區每日可處理污水496萬噸,總產能居全國首位,助力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成為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之一。
生態坐標|屯門T·PARK源·區 轉廢為能自給自足
位於香港屯門稔灣的T·PARK(源·區),於2016年啟用,集污泥焚化爐、發電系統、海水化淡廠於一體,是全球最先進的同類設施之一。
《規劃綱要》提到,要推進低碳試點示範,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碳達峰。
T·PARK是香港首座「轉廢為能」綜合設施,園區内的污泥焚化爐可將污泥體積減少達90%,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供給園區内所有設施的日常運作,剩餘電力更能輸送至公眾電網;而經海水化淡廠處理後的污水,可用於灌溉、清潔,達到全面污水零排放。
截至2021年,T·PARK產生的電力已超過2億度,減少76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持續配合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生態坐標|寶安能源生態園 綠色垃圾發電廠
位於深圳寶安區的寶安能源生態園,佔地面積約4,200公頃,四周綠樹林蔭,環境優美,實際上是深圳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寶安能源生態園内,建有生活垃圾、厨餘垃圾等多座廢物處理設施,每日處理生活垃圾逾1萬噸,為寶安、光明、龍華、福田等地區約700萬居民解決了日常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
而焚燒垃圾所產生的熱能,每日發電量達510萬度,相當於燃燒3,000噸標準煤的發電量,能滿足全市45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目前,深圳全市生活垃圾回收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48.8%和87.7%,「無廢城市」建設成果顯著。
延伸閲讀:中國環保成就 盡在《綠色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