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流传已久的一句话,但其实质的说法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理解自己及别人,便可每战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殆”的意思是失败,如果对自己和敌方的情况有充足了解,便能长胜不败;如果只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敌方,便有一半机会失败;假如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不了解,便会每战必败。

   在今届东京奥运会上,丹麦羽毛球手安塞龙便运用了“知己知彼”的策略,击败中国选手,成为羽毛球男单冠军。

   安塞龙一直知道自己的宿敌是来自中国国家队。他自2014年开始学习中文,令他能够跟中国球员交流,了解对方打羽毛球的策略,原名艾素臣的他又改了个中文名叫安赛龙,甚至开微博频道,更拥有粉丝87万。

  他在上届奥运的季军战中,曾击败两届卫冕冠军的中国林丹,首夺铜牌,他之后更在世锦赛拿得男单冠军。今年5月,安塞龙曾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退出欧锦赛,但很快他便卷土重来,凭信心及了解敌方的战术,在东京奥运羽毛球男单赛上,击败上届奥运金牌得主、中国国家队谌龙。赛后二人拥抱,并交换球衣。因此,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形容安塞龙实不为过。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台上表演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但为了台上这短短一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或以上的努力,以此来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021年奥运会落幕不久,全世界均可透过电视或互联网目睹健儿们为自己国家或地区努力夺标,香港这一弹丸之地,也勇夺1金2银3铜的佳绩,实在可喜可贺。部分比赛的时间真是短短的数分钟,但运动员背后的努力却超过十年或以上,印证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这句话。

   事实上,要赢得台上一分钟的光荣,...

长江后浪推前浪

  “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不断前进,一般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甚至超越旧人旧事,有向前进步的含意。

   这话原出自宋·刘斧《青琐高议》: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后来坊间将歇后语改成“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新人胜旧人”、“前浪躺在沙滩上”等。意思均是指后来之人才,比上一代为佳。

   今届东京奥运会,一直被视为林丹继承人的中国羽毛球手谌龙,他于2016里约奥运勇夺金牌,...

赔了夫人又折兵

   “赔了夫人又折兵”是指本来想要占别人便宜,最后不仅没有占到,还令自己有所损失。用粤语的说法,就是“偷鸡唔到蚀拃米”。

   这句话原来前面还有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话说在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之后,东吴主将周瑜向孙权献计,假借要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等刘备到了东吴后,再把他押为人质,向蜀汉赎回荆州。

   蜀汉谋臣诸葛亮洞悉周瑜计谋,他帮助刘备到东吴娶亲后再逃回成都,周瑜于是带兵追来,却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后来蜀国士兵...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和下梁,是中国古代建筑物独有的设计,后来被人用来借喻,上梁指上级或长辈,下梁则是下属或后辈。此话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形成不良风气。

  此话出自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中国古代房屋大多都是土木结构,要由木工师傅来建造完成。一般只有两间房的房屋要有三梁六柱,有的房屋则是多梁多柱。木制房屋结构严密,具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所以一旦上梁安放不正,就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下梁自然也不正了。用此比喻如上司下属的关系,也有异...

相关标签

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古代农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这句说话怎么解?

  传统上,清明节的天气,预示一年的农耕,是人们十分重视的重要节气。

  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谚语,就是“清明晴六畜兴  清明雨损百果”。

  意思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就预示整年作物丰收、牲畜兴旺;相反,清明节下雨的话,需要大量阳光的果树遇上阴天,产量及品质便受到很大的伤害了。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