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湾区五大清明习俗 扫墓又叫“行清”?“插柳”是什么?

编辑︰黄雅言

  清明节快到,又是怀念先人的节日。每到此时,孝子贤孙会在清明节上山扫墓,俗称“拜山”。在广东,“拜山”又称“行清”、“挂纸”,究竟为什么呢?大湾区内还有什么特别的清明习俗?

清明节|扫墓又称“行清”  必备祭品“五宝”

  扫墓拜山是清明节的指定动作,以表达对先人的挂念。在大湾区,因着各地的文化,“扫墓”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名称。

  在佛山,扫墓又称为“行清”

佛山在清明节前后举行大型祭祖,烧猪是必备的祭品,祭祖后便进行“太公分猪肉”,佛山有一句话:“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就是每人都分得猪肉的意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行清”就是全族人一齐去扫墓的活动。传统上,“行青”这一天,族人会动员村内各人一同上山祭祖,又称为“祭太公”。

  佛山人祭祖一般会准备五大类祭品,分别有烧金猪、纸钱元宝、荞菜、松糕、甘蔗水果等。拜祭祖先后,会把烧猪即时分食,又称为“太公分猪肉”,好让各人带回家吃后一家兴旺。

清明节|“挂纸”习俗 祭拜祖先

  在佛山和东莞,除了行清之外,扫墓又称为“挂纸”。

(图片来源:Getty)
清明祭祖每一样都有意思:烧猪取其红皮赤壮,吃后身体健康;荞菜为先人乘轿回家之意;甘蔗有借助祖先德荫和开枝发叶之意。佛山人在拜祭后,还在坟前食蔗,吃完把蔗渣撒在坟前后,祈望发大财。(图片来源:禅城发布)

  “挂纸”是“挂祖”的谐音,指的是为祖先修理坟目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挂念。

  “挂纸”的纸就是墓纸,呈长方形,颜色有黄、白及五色三种。挂纸前,要先清除墓地上的树枝、野草,再将墓纸两三张一叠成波纹状,挂在墓碑上,或用小石块压在墓头。之后,放上供品、烧纸钱,才算完成仪式。

清明节|“踏青”春游赏花

   行清后,“踏青”亦是大湾区清明节常见的习俗之一。

  “踏青”又叫“春游”,四月湾区,春回大地,到处是赏花的好地方。扫墓后,顺道郊游,便有了“踏青”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正是南方繁花盛放的季节,各处美不胜收,为郊游踏青提供不少好去处。图为佛山南海区狮山镇南国桃园,黄花风铃木正盛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明节|“戴柳”  驱除邪气保平安

“插柳”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义之臣介子推。晋文公重耳为了令介子推出山辅助自己,不惜放火烧山,但介子推执意退隐,最后抱着一棵柳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上山凭吊介子推时,意外发现那棵柳树长出嫩枝,于是折下几片叶片戴在头上作纪念。此后,人们便把柳枝插在门前或头上,祈求来年消灾解难。 (网上图片 )

  在大湾区,特别在佛山、东莞、惠州一带,清明节有“戴柳”、“插柳”的传统。

  “戴柳”,就是由茉草、榕树叶或芙蓉叶编织而成的头饰,这些植物一般被认为能驱除邪气。清明前后,人们把茉草等植物编织而成的头饰“戴”在头上,或“插”在身上,有保平安的作用。

  戴柳外,佛山及惠州人亦会在家门前“插柳枝”的传统,驱走邪气保家人平安。

清明节|放风筝 驱走晦气霉运

清明节,佛山人会在公园内一起放风筝,风筝放上蓝天后,再把线割断,象征把衰运送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惠州人在清明节及重阳节都爱放风筝。当地人又称为放纸鸢,他们会把不吉利的事写在风筝上然后放走,象征驱走晦气得享福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明节放风筝亦是湾区人的一个传统习俗。

  在惠州,放风筝是传统习俗,有“放晦气”的寄寓意思。制作风筝时,人们会把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上天,再剪断牵线,任风筝随风飘去,据说这样就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清明节|荡秋千蹴鞠投壸 清明玩意多样

清明节还会举办不少体育活动,成为了一家大小的好去处。图为佛山于2019年于盈香生态园举办的大型清明传统民俗活动中,一名小女孩玩传统投壶游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清明节,还有不少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在各地进行。

  在大湾区,一些民俗体育活动都成为了清明节的传统,有荡秋千、蹴鞠(踢足球)、投壸、打马球等。

  延伸阅读:吹走晦气添福气  惠州重阳节最爱放纸鹞  

  延伸阅读:中国文化通识|清明节日期每年不同?   

春暖花海|中山珠海4月赏花地图 春日限定逐梦繁花 |附花期

DSE|4港人子弟学校获批“与考学校” 湾区内地考场增至3间

现场直击|淘宝家具实体店 体验购物流程 AI度身造柜吸晴

哪吒2|湾区惊现《哪吒2》角色身影 涂鸦墙变打卡天堂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古人在清明节扫墓,是怎样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出来。

  首两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典型场景。诗人站在远处,看到南北山头的墓地密布,人们纷纷前来祭扫,场面繁忙而庄重。一个“纷然”写出了祭扫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