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春回大地,有什么古诗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情景呢?

  有一句话:“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出自宋代张栾的《立春偶成》。这句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到来的微妙变化。

  “律回”指的是阳气回升,暗示春天的归来。 “岁晚”是指一年将尽之时,此时冰霜逐渐减少,大地开始回温。“春到人间”顾名思义,就是指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草木知”则赋予了草木灵性,意味着它们是最早感知到春意的生物。

  诗人透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春天悄然降临的美妙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踏入初春,大地生机再现,这句古诗“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便把这样的大自然情景,表露无遗。具体又如何理解呢?

  这句诗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以“天街小雨润如酥”形容春雨的轻柔与滋润,仿佛大地被一层薄薄的酥油覆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草色初现时的朦胧感,远看似乎已经绿意盎然,但走近却又难以捕捉。

  这种若隐若现的景象正是早春的特点,展现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令人对未来充...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出墙”大家想到什么?这句话原来有“春色满园”的正面意思,又如何理解呢?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句诗字面意思是: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盛开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然而,它背后蕴含更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象征。

  诗人本想游园赏春,但园门紧闭,无法进入,然而,墙外的一枝红杏却让他感受到满园的春色。“春色”指的是春天的美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回大地,细雨纷飞的日子又来临了。古时有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这样的天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僧志南的《绝句》。

  这首诗的全文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

  杏花雨,指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细雨。诗句中的“沾衣欲湿”形容细雨如丝,轻轻沾在衣裳上,似湿未湿,给人一种朦胧、细腻的感...

正月十八:十八落灯 人家啖面

  农历正月十八,《仪徽岁时记》有这样的记录:“十八落灯,人家啖面”。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天被称为“落灯日”,意味着灯会结束了,繁华热闹的元宵节过去了,过年也正式结束了。按照习俗,人们会将各式悬挂的灯笼取下来,收好以备来年再用,这个过程就叫“落灯”。

  又有俗语说:“上灯圆子落灯面,再吃圆子等明年。”意思是说,上灯(元宵节)时要吃汤圆,而到了落灯这一天,人们会选择吃面条,寓意新的...

相关标签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