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拳打死老师傅

  每一个成功的老师父,都必定经过刀光剑影、千锤百鍊,自然经验老道,处变不惊。然而见惯世面的老师傅有没有可能会被毫无套路和章法的拳术击倒呢?

  这正是民间俗语“盲拳打死老师傅”,指的是新手不讲求章法规则,误打误中,就连老师傅都无法招架。

  相传一位学艺归来的拳师,回到家中就与老婆发生了争执,老婆跃跃欲试想与他一较高下。拳师心想“我学武已成,还怕你不成?”没想到拳师尚未摆好姿势,老婆就已经张牙舞爪地冲上来,将他打得鼻青脸肿。事后别人问他:“既然你学武已成,为何还会败在她手下呢?”拳师说:“她不按招式出拳,我怎能招架?”

  “盲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表示不按常理出牌、乱中取胜的情况。

吴牛喘月

  “吴牛喘月”这个成语,与天气炎热有关?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吴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现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吴地(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牛生性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惧怕酷暑而吓得气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说新语》中也有相关的故事,一位名为满奋的大臣,从小生活在南方,特别怕冷,在洛阳冬...

“汗流浃背”与“汗出沾背”

  人们常以“汗流浃背”来形容天气炎热或是工作辛劳。

  不过,原来“汗流浃背”这成语并不单是指天气热或工作辛劳,而是有另一重意义。“汗流浃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原来的右丞相陈平认为太尉周勃平定吕氏之乱,巩固汉室的天下,功劳比自己大很多,于是自愿将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让,自己降为地位较低的左丞相。

 ...

老豆 原来是尊称?  

   在广东话当中,父亲、爸爸又称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称呼有点粗俗,其实背后有典故,最初还称得上是一个尊称。

  有一种说法指,老豆是由“老窦”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三字经》汇总就有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本名窦禹钧;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这位窦燕山养育的五名儿子,相继通过科举成为栋梁,为朝廷所效力。由于家中人才辈出,因此大家都说窦燕山教子有...

得劲=爽

  夏日炎炎,不少人因天气及潮湿关系而变得懒洋洋,在这样的天气下,除了去游泳消暑外,开着冷气、睡个午觉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若在北方的话,人们便会大呼:“得劲”。

  “得劲”是一个流行于华北及东北地区的方言,河北、河南,安徽北部、山东中西部等。有说“得劲”是源自河南的方言,意思是指很棒,舒服.很爽,称心如意,多表示感觉很好的意思。在老舍《全家福》第一幕第二场就曾经有以下的对白:“你愈照顾我,我心里愈不得劲儿。”由此可见,得劲就是舒服的近义词。

  除了代表舒服...

相关标签

生骨大头菜

  在广东话俗语当中,形容宠过了头的孩子,会形容为“生骨大头菜”。为什么?

  原来是和大头菜的生长有关。

  大头菜即是大头冲菜,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这种菜通常会被人取出茎部作腌制咸菜之用,蒸肉饼、蒸鱼都会用到。但如果大头菜种得不好的话,菜中的纤维便会又粗又硬,吃菜时便会弄得满口是渣,就想像有骨头一样,难以下咽。

  农民会以“种坏”来形容这种不好的大头菜,而“种坏”又...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

 

麻甩源自法语?

  广东话俗语中,“麻甩佬”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不修边幅的中年男性,略带贬义。

  麻甩,在广东话当中有粗野、粗鲁的意思,多数用来形容男性,常见的有“甩麻佬”。至于这个说法的由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在清代时期广州有不少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部分传教士的专业是医生,通过替当地人看病而传教。

  由于部分比利时人说的是法语,法语称病人作“malade”,发音像“麻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