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7/10/2024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传统戏曲的丑角(三花脸),因用白粉涂鼻,俗称白鼻哥或白鼻。 在传统粤剧中,白鼻哥的角色多为反派,例如作为才子的反衬,上京考试而榜上无名,下场时说:“今科不中,明科再来。” 后来,“白鼻哥陪考”就用来比喻考试失败之人。 其后,白鼻哥又泛指无能之辈瞎凑热闹,永远是陪衬角色,甚或好色之徒。
一笔画不成龙 一锹挖不出井 形容做事不要急进,会说“勿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在以前,就有一句很生动的语句来形容,你知道是什么吗? 古时,人们最尊崇是龙,甚至会把龙的画作挂在家中,希望为家添福气。不过,要画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一笔是画不成的,要多加几画仔细绘描才能够成功。因此,形容要成功就不能急进,就有“一笔画不成龙”的谚语。 “一笔画不成龙”原来还有下一句的,就是“一锹挖不出井”。古时喝水要挖井,但井不是一挖便成,而是要...
当家才知盐米贵 出门才晓路难行 形容年青人不知生活艰难,会说“吃米不知价”。旧时民间谚语,有一句意思与之相当的,你又知道是什么吗? 这一句便是“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意思就是说,孩子长大成家后,面对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就会知道盐米等生活用品并不便宜,以此告诫孩子不要养成浪费的坏习惯。 以前农村没有马路没有车辆,都是不平坦的泥巴路,一般人无论到哪里都是靠双脚行走。因此,昔日长辈就以“出门才晓路难行”来训示后辈...
宋代夜市营业至几点? 现代人逛夜市,是愈夜愈精彩,甚至通宵至天光。古时所谓的夜宵又是什么时候呢? 北宋孟元老曾经以宋代京城生活日常为主题写成作品《东京梦华录》,提及到北宋时期的夜市,说“夜市直至三更尽,纔五更又复开张”。意思是说夜市营业至11时,到凌晨3时又预备第二天的营业。 古时没有电灯,晚上11时已非常漆黑了,此时还有夜市,可见宋代的夜生活丰富多彩。 延伸阅读:“半夜鸡啼”有什么特别...
落笔打三更 如果有人说“落笔打三更”,你会有什么反应?这个俚语是什么意思? “更”是古代用来表示小时,以“更”作为单位计算时间。“打更”报时是晚上7时才开始做的事。更夫会以敲锣等形式通知市民时间,一更为两小时,整个夜晚合共有五更,即10小时。 初更为晚上7至9时;二更为晚上9至11时;三更为晚上11时至凌晨1时;四更为凌晨1至3时;五更为凌晨3至5时。 一般而言,打...
打了珍可以去见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见soon仔!”还记得在疫情期间,在宣传长者打疫苗的广告片中,一位100岁婆婆说了这句话吗? “打珍”其实是“打针”,“soon仔”是“孙仔”,全句意思是:打了针便可以去见孙仔了。当时“soon仔”还一度成为潮语。 这位婆婆说的方言近似台山话,但又算精准,因为台山话的“仔”叫“doi”,“靓仔”台山话发音为“靓doi”,因此“孙仔”的在台山话的发音为“soon doi”。 说起台山话...
生骨大头菜 在广东话俗语当中,形容宠过了头的孩子,会形容为“生骨大头菜”。为什么? 原来是和大头菜的生长有关。 大头菜即是大头冲菜,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这种菜通常会被人取出茎部作腌制咸菜之用,蒸肉饼、蒸鱼都会用到。但如果大头菜种得不好的话,菜中的纤维便会又粗又硬,吃菜时便会弄得满口是渣,就想像有骨头一样,难以下咽。 农民会以“种坏”来形容这种不好的大头菜,而“种坏”又...
市担:STAMP 广东台山有一个词语“市担”,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词语原来是由英语直接演变而成,并沿用英语的发音。 “市担”意为邮票,来自英文“STAMP”。其余例子还有:看球赛时说“骨波”,即好球,来自英文“GOOD BALL”。 另有部分词语半中半英,例如:“老民”,意为老人,由“老”和“MAN”结合而成;“好反”即好玩,“好”和“FUN”融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