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是什么?一文看清重点成果

编辑︰黄雅言

  “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自2013年提出以来,至今已经10周年。从当初的蓝图变成今天的实景,“一带一路”倡议化作各国发展的实效,百姓民生的实惠。

  经常在新闻听到的“中欧班列”、“鲁班工坊”是什么?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领域——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为何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互为补充?

  本文为科普篇的第6篇文章,主要介绍绿色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展过程,以及重点成果。

 

绿色丝绸之路: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扩展的新领域,作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这个倡议最早于2015年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文件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营运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迁影响”;“在投资贸易中突显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与应对气候变迁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官方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发布了《绿色丝绸之路发展报告》(2023),总结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的进展,展现了中国在支持共建国家绿色发展方面的重点措施和典型案例,当中包括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金融等领域。

绿色丝绸之路:5大绿色交流平台

  由2015至2023年,中国在绿色丝绸之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发起设立一系列组织及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信息共享。

  2019年4月成立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是绿色丝绸之路框架下的首个国际性社会团体。

(当代中国制图)

  现在就来逐一介绍各个领域的发展,以及多年来的成果。

绿色基建:蒙内铁路  桥梁特高长颈鹿能通过

蒙内铁路,是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于2017年5月建成通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和肯尼亚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是首条在海外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铁路。

  铁路设计特别考虑野生动物的习性和迁徙路径,共设计了14个大型野生动物通道、79座桥梁,高度平均达6.5米以上,保证了长颈鹿、斑马等大型动物都能顺利通过。同时设置了100多个涵洞,为动物提供饮用水源和迁徙通道,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当地红树林湿地公园。

(当代中国制图)

  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加纳特马新货柜码头工程项目,是加纳目前最大的水上工程项目。

  加纳是海龟的重要繁殖基地,为了使基建工程对海龟影响减至最低,中国企业建造了“海龟孕育中心”,对计划所在区域的海龟进行就地保护。

加纳是海龟的重要繁殖地,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孵化率约为10%-20%,海龟孕育中心将孵化率大大提升至近80%,对保护物种、维持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北京周报)

绿色能源:巴基斯坦水力发电厂  年供电够500万人用

  在绿色能源方面,中国在太阳能发电、风电、水力、热能等领域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力发电厂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力发电项目,于2022年落成运营。卡洛特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每年平均发电量达32亿千瓦时,满足当地约500万人口的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0万吨。

卡洛特水电站采用世界银行标准兴建,制定明确的鱼类资源保护规范以维持大坝下游适宜的水生栖息地,被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评为利国利民的典范。(图片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而出口的风电及光伏产品则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5.73亿吨,两者合计减量共达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当代中国制图)

绿色交通:中老铁路打造生态铁路

  绿色交通方面,中国在共建国家实施的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建项目,于勘察设计阶段,已刻意对环境作多方考量。

  中老铁路便是一例。工程建设前,中国企业与老挝专家对环境作深入评估,严格实施环保措施,打造绿色生态铁路。铁路全线绿化总面积约307万平方米,隧道施工洞口设置沉淀池157座,以及泥浆储存池,保护水资源,成为了老挝绿色生态铁路的样板工程。

(当代中国制图)

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共建国家设低碳示范区

  中国积极提升共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39个共建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共同建造多个低碳示范区。

  第一个低碳工业园区,是老挝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提供援助物资包括太阳能路灯、新能源汽车、环境监控设备等。示范区于2022年正式启用,预计每年可减少约1,243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10万棵。

中国推动老挝发展低碳城市,为老挝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提供助力。(图片来源: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官网 )

  低碳示范区推动万象新城发展成为老挝乃至东协国家中低碳环保城市的典范。

(当代中国制图)

绿色金融:公开透明度  搭建绿色投资平台

  中国在支援共建国家发展绿色建设之上,大力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鼓励和引导金融企业扩大绿色投资,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发展。

  《“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公开共建国家的环境资讯、运用绿色金融工具等7项原则,增加各国透明度,吸引潜在投资者。现已有来自17个国家46间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成员管理或持有的总资产规模达41万亿美元,并已设立中亚区域办公室和非洲区域办公室。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协调行,为共建国家推动筹组资金发展绿色项目,惠及民生。图为乌兹别克锡尔河燃气电站。(图片来源:中亚科技服务中心官网 )
(当代中国制图)

  在绿色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担当牵头角色,连结各国,协调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成果丰硕。

  延伸阅读:一带一路科普篇|RCEP是什么?它与一带一路如何1+1>2  

  延伸阅读:一带一路科普篇|鲁班工坊是什么?如何打造中国职教品牌?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是什么?一文看清重点成果

一带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国方案”打造“数字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