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流俗的个性。

  这对联后续还有两句,“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进一步反映出作者广阔的胸怀和高洁的情操。

  延伸阅读: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孔子的好学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学习态度是“学而不厌”,他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论语》里收录了许多记载孔子好学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论语 · 泰伯第八》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恐怕会丢失。”套用今天的话语,就是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大学问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怎样成才,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其中,“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

  春秋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一进祖庙,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不时向人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有...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诗其中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两句话看似相似,实际大有不同,有“志”先还是有“智”先,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

  他想说: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勤奋学习,变得聪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一天,魏校长问同学:“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想发财,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

  当校长问到...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这句话出自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荀卿》,意思与“推己及人”差不多,是说:爱自己是仁德的开端,自爱之心可以推及到爱别人。

  爱别人,就是有“仁爱”之心了。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在一个演讲中说过,儒家的“仁爱”在实践上可以有五个层次,第一就是自己先要成为“仁者”,第二是“自爱”,第三是“爱亲人”,第四是“泛爱众”(即爱一切人 ),第五则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

  王安石所说的,就是韩星教授所提及的第二践行层次...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鼓励别人要尽力去做,我们会说:“全力以赴”!其实,古人认为,“尽力”的前设,先要有“尽心”,也就是坚毅的心。

  班固《汉书 · 贾山传》就有这样的名句:“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

  意思是:如果不尽心尽意,就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全力以赴,自然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班固说这句话时,是针对对待忠臣应有的态度。原文前还有一句“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