㷫烚烚

  夏天快到了,太阳出来会有“㷫烚烚”的感觉。究竟“㷫烚烚”是什么感觉呢?

  “㷫”(hing3,粤音:庆)。《集韵》:“火干出也。”意思是出现灼热的感觉;《说文解字注》亦提到:“上出为干,下注则为溼。”火从下而上燃烧,热气向上,这就是“㷫”的意思。

  “烚”(hap6,粤音:洽),《集韵》提到,烚是火一般的样子,叠字“烚烚”就是用来形容火的形态。因此,㷫烚烚用于形容火正在燃烧的形态,引申为“热气腾腾”“身体发热”的感受,就好像看到燃烧的火焰一般。

  因为读音“烚烚”与“恰恰”相近似,不少人会写成“㷫恰恰”,其实留意它与火有关,就会知道“㷫烚烚”才是正字。

  延伸阅读:形容热的另一粤语:翳局 

“翪瘟鸡”何解?

  有时在路上有人横冲直撞,旁边行人就会破口大骂:“成嗰翪瘟鸡!”(翪与中同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翪”这个字,在《尔雅·释鸟》出现过:“鹊鵙丑,其飞也翪。”“翪”就是鸟展开双翼上上下下乱飞的样子,原意是指鹊鵙样子丑陋,连飞的姿态都乱作一通,非常不像样。

  到了现代,人们也就把步履混乱、横冲直撞的人,也形容为像鹊鵙一样的“翪瘟鸡”了。

  延伸阅读:“草鸡”不吃草 

“穊挞挞”与吕后有关?

  有没有试过,当煮粥熬过了火,粥变得极为秥稠,就会不禁说“杰挞挞一锅粥”。“杰挞挞”的正字真的这样写吗?

  “杰挞挞”正字应该是“穊挞挞”。穊,音杰,《说文解字》中,“穊,稠也”意思就是浓密、浓稠。

  这个“穊”字,在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也出现过:“深耕穊种,立曲欲疏;非其种者,钼而去之。”

  这句话还与吕后有关。据说公元182年,吕后举办一场酒宴,席间刘章趁着酒兴唱出了一首讽刺吕后的歌,就是“深...

太高了 “镺”唔到

  大家有没有试过想伸手拿在高处的物件,却又拿不到?   这个时候,大家或者都会说:“我镺唔到,有没有人可以帮我?”

  “镺”音ou2,近“拗”。

  这个字在隋朝《博雅》里面的解释是“长也”。左思《吴都赋》写道:“尔乃地劫坱圠,卉木镺蔓。”

  “镺”的意思指向上生长,同样指长长的意思。

  东西太长,所以拿不到,慢慢就衍生出“镺唔到”的词语。这个词语,是老一辈昔日挂在口边的词语,今天懂得的人已不多了。

  延伸阅读:...

做乜“眼瞏瞏”?

  许冠杰的《鬼马双星》歌词有这一段:“求望发达,一味靠揾丁鬼马双星眼瞏瞏,人生如赌博赢输都无时定,赢咗得餐笑,输光唔驶㷫”。

  因“瞏”的读音为“king4”,发音与“琼”相同,所以大家经常误以为要写作“眼琼琼”。

  其实“瞏”字在《说文解字》已有修录:“瞏,目惊视也。从目袁声。”也就是“直眂如惊貌。又瞏瞏,无所依也。”意思是说眼神惊讶、无助。

  另外,这个字在普通话中与“穷”同音,读成“qiong2”。

  延伸阅读:有...

相关标签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

 

发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没精打采,呆头呆脑 。

      发怐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原来早在战国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聪明的意思。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在《楚辞.宋玉.九辩》中云:“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誉的他不被楚王重用,于是借悲...

麻甩源自法语?

  广东话俗语中,“麻甩佬”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不修边幅的中年男性,略带贬义。

  麻甩,在广东话当中有粗野、粗鲁的意思,多数用来形容男性,常见的有“甩麻佬”。至于这个说法的由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在清代时期广州有不少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部分传教士的专业是医生,通过替当地人看病而传教。

  由于部分比利时人说的是法语,法语称病人作“malade”,发音像“麻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