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4/08/2021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它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而成,是目前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寨”现居有5,600多人,共计有1,250多户人家,当中九成以上是苗族人,所以“西江苗寨”又有“千户苗寨”之称。
走“风雨桥”住“吊脚楼” 苗寨夜看“千户灯”
“西江苗寨”四面环山,位处雷公山麓的重峦之中,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河上建有数座风雨桥。风雨桥亦称“花桥”,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多建于交通要道的河流上,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因行人经过时能避风雨,故得名“风雨桥”。
传统的风雨桥不用一颗铁钉,在柱子上凿出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用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精密而坚固。“风雨桥”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和特色建筑,起到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作用,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苗寨”其中一条有名的风雨桥叫做“哿嗡僦”,亦称“龙潭桥”,传说在龙潭桥上游50米的水潭有一条神龙,世代保佑着西江,在水潭里有一个龙洞,龙洞可以连通到西江背后的开觉苗寨。古语有云“水不再深,有龙则灵”,之所以西江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人人长寿,不少人相信是因为有“神龙”的保护。千百年来,西江苗族人在这此地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梯田,形成独有的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西江苗寨”除了风雨桥之外,“吊脚楼”亦是一大特色。
吊脚楼也叫做“吊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它们大致可分为三层,上层作储物之用,中层则是住人,而底层就用作圈养牲畜。
“吊脚楼” 纯木打造 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大多数吊脚楼的修建都依山傍水,后半部分一般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而前半部分则会以木柱作支撑,形成极具特色的吊脚柱。吊脚楼主要以纯木材打造,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在贵州山区由于天气潮湿多雾,建砖石房屋多会凝聚极重的湿气,不太宜居,加上在山上开挖地基的成本很高,故此西江苗族人只能因地制宜,应用“榫卯技术”,即是整个木结构都以榫卯相连,不用一钉一铆,建起了一幢幢“吊脚楼”,它们高悬地面,起到了通风干燥、防止毒蛇野兽入侵的功能,令族人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世代长住。
谈到去“西江苗寨”旅游,“千户灯”夜景是不能错过的绝色。在苗寨“白水河”的对岸有一个能够俯瞰整座寨子的观景台,大家到此就能将“西江苗寨”的全貌尽收眼帘,非常之震撼。当你以为“西江苗寨”日间的景色已是一绝之际,其实苗寨的夜景更是醉人,每当夜幕低垂就会吸引无数摄影的镜头,拍下苗寨“千户灯”的美景。
在晚上,住在吊脚楼内的千户人家亮起灯光,照亮了整片西江夜空,耀目如繁星。苗寨在澄黄的灯光点缀下,一幢幢吊脚楼如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的“金銮殿”,美得让人心醉,不禁赞叹:“好一个人间胜景!”
进寨先饮“拦门酒” 风味一绝“长桌宴”
来“西江苗寨”除了看当地的风光、建筑之外,亦不能错过种种民俗风情活动,感受一下苗族的文化特色。苗寨在每天开寨时,一众苗家老人都会在北大门外举行迎客仪式,人称“西江寨佬迎客”,仪式上既可观赏到大型苗族芦笙舞,亦可以体验苗族迎客的最高礼仪“拦门酒”。
苗族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西江苗寨”亦会为游人准备多种精彩的苗家歌舞和民俗表演,包括苗家传统的歌舞、拦门对歌和拦门敬酒、苗族服饰展示等,让人大开眼界。
体验完苗族的文化活动,当然要去“医下肚”,一尝苗家的“长桌宴”。
“长桌宴”风俗历史悠久,源自于苗家接亲嫁女、外寨来访贵客的联谊,后来逐渐成了苗家过年的一种喜庆方式,更是苗家最高形式与隆重的待客礼仪。西江苗寨的美食风味十足,以酸、辣、甜等口味为主,当中酸汤鱼、鼓藏肉、苗王鱼、苗家鸡稀饭等都是游客必点的苗家特色饭菜。按照季节的不同,苗族人还会自制酸菜、糟辣、腌鱼、腌肉、酸笋、酸蕨等的特色美食,绝对令你食指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