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7/05/2021
位于中环心脏地带的皇后像广场,是香港第一个市区的公共空间。广场四周都是香港著名地标建筑物,包括汇丰银行总行、中银大厦、终审法院、太子大厦、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和平纪念碑及香港大会堂等,可说是见证着香港的历史变迁。当中,汇丰银行跟皇后像广场的“亲密关系”,你又知道吗?
汇丰出钱兴建皇后像广场 签订999年租契
皇后像广场原名皇家广场,是在19世纪末填海后建成。后来为何改称皇后像广场?跟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关,又与当时的英文误译相关。1896年,港英政府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铸造了一座女王铜像,摆放在香港核心地带中环、当时的皇家广场,同时将广场改名皇后像广场。
但,为什么不是叫女王像广场?原因是早年香港误将Queen(女王)都翻译为“皇后”,皇后大道便是另一例子。之后,皇后像广场的名称也沿用至今。
延伸阅读:香港历史秘闻 汇丰银行地库有秘道出海?
皇后像广场的构思是一个摆放英女王和王室成员铜像的纪念广场,这是出自当时九仓和置地创办人吉席‧保罗‧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给港英政府的建议。
这个充满着殖民统治象征意义的公共空间,是由港英政府和汇丰银行合建的。汇丰银行负责皇后像广场的兴建费用,更与港英政府签下999年官地租契;1901年,港英政府同意在广场两旁不会兴建建筑物,并保留皇后像广场作为永久的户外公共场地。由此可见,汇丰银行在港英政府时期已有很大影响力,也在香港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皇后像广场没有女王铜像 只有汇丰大班铜像
广场在早期摆放了不少铜像,除了维多利亚女王,还有英王爱德华七世、佐治五世,以及早期汇丰银行总经理昃(粤音:侧)臣等。其后香港沦陷,在日占时期,许多铜像都被日军搬走,甚至运往日本准备熔掉。日本宣布投降后,维多利亚女王铜像于1955年送回香港,因为原址不适合重置,女王铜像被安放在当时刚建成的维多利亚公园。
自此,皇后像广场没有女王铜像,就只有一座汇丰大班昃臣的铜像继续安放在广场至今。
1960年代港英政府重建皇后像广场,加建了园林绿化设施、遮荫凉亭及喷水池等,并于1966年5月26日重建启用,正式启用。对中环上班族来说,皇后像广场便是一处放松身心、在繁嚣中享受片刻宁静的地方。
延伸阅读:香港湿地公园 寓保育于消闲娱乐
皇后像广场也是一些重要记念日或仪式举行的地点。香港将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和平纪念日”,当天一些退伍军人组织会来到广场北面的和平纪念碑前,悼念两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
在1960年代,广场曾多次举行文娱康乐为主的香港节,以及香港回归纪念活动的场地之一。还有,2003年12月开始,广场每年会举行香港缤纷冬日节,场内参考芬兰圣诞老人村的布置,和竖立全港最高的户外圣诞树,都带给港人不少难忘的温馨回忆,这也代表皇后像广场从一个殖民统治象征,走向一个属于港人的休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