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风叫“风球”、“挂波”?原来与香港天气历史有关

编辑︰豆子

  香港夏季天气多台风,“十号波”、“八号波”、“李氏力场”等,都是香港打工仔或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一方面有点渴望因为打风而不用上班上学,一方面又担心风球会对香港造成严重破坏,亦忧心在强烈飓风信号下仍要上班的人的安危。总之,每每谈到风球,香港人就会忐忐忑忑。不过,为什么天文台发出的热带气旋警告,香港人会称为“风球”或“波”?

香港天气史上最惨烈台风 1906年造成逾万人死亡 

  2018年9月16日,俗称“十号波”的十号飓风信号“山竹”袭港,当时造成的严重破坏,对港人来说至今仍然犹有余悸。“山竹”以“十号波”级别持续了十小时,是继1999年“约克”后发出最长的十号飓风信号,风力更超越了2017年的“天鸽”。

“山竹”台风袭港期间,香港天气恶劣,但仍有市民冒险在杏花村海岸拍摄影片。(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山竹”破坏力强,但庆幸未有在香港造成任何人死亡,反观上一辈人经常提及的1962年十号风球“温黛”,于袭港期间令天气恶劣,造成180多人死亡,令香港满目疮痍,在不少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至于香港史上最惨烈的风灾,则是1906年9月18日袭港的“丙午风灾”。“丙午风灾”虽然仅在香港逗留了短短3小时,却造成逾15,000人死亡,当时位于尖沙咀的几个九龙仓码头甚至全部被淹没“消失”。

  延伸阅读香港历史建筑雷生春 战前30年代中西合璧旧骑楼 

为什么叫“风球”?解构昔日香港天气台风灯号

  以前科技尚未如此发达的时候,香港天文台主要靠灯号来提醒市民有关台风强度及其他香港天气的资讯。每当有台风吹袭时,天文台就会在信号站挂起由白灯、绿灯及红灯组成的“晚间灯号标志”,以显示台风警告信号,让渔民及其他市民知悉,久而久之,大家便习惯用“悬挂”、“挂波”或“落波”等字眼去谈论台风。

香港不少高楼大厦都使用了玻璃幕墙,“山竹”台风袭港时,猛烈的强风令部分大厦的玻璃碎裂。(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1931年3月1日,香港改为沿用远东信号系统,台风信号分为一至十号,随后逐步以标志代表,形成现在使用的热带气旋信号系统。风暴袭港期间,天文台会悬挂起相应强度的信号标志,提醒市民香港天气变化。

  70年代科技逐渐进步,悬挂实物灯号的标志方式被淘汰,天文台不再“悬挂风球”,改为“发出信号”。虽然“挂波”、“落波”等用字已不合时宜,但多年来却依然深入民心,香港人仍以“风球”称呼台风。

  延伸阅读【皇都戏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飞拱” 见证香港电影文化

  延伸阅读【皇都戏院(下)】邀年轻画家、书法家合作 郑志刚谈保育困难:文献不足

“山竹”台风过后,香港天气回复平静,市民合力清理将军澳海傍的垃圾。(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温室气体影响香港天气 超强台风愈趋常见 

  近年超强风暴在香港出现在次数有上升趋势,不少科学家都认为与香港天气变化有关。根据天文台2010年的预测,若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不变,到2060年时,香港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或较1986至2005年的平均高度升近0.6米,以致过往十年一遇的罕见超强台风,可能将会经常威胁香港。

  延伸阅读繁体字手写招牌如何传承香港文化 在变幻中求存?

消失的林士站|香港地铁上环站有个神秘月台?

饶宗颐墨宝打造心经简林 大屿山感悟心无罣碍

香港湿地公园 寓保育于消闲娱乐

从李慧诗看“牛下”人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