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借库 源于中国文化孝子故事

撰文︰华思齐

  今日是农历年廿六(3月9日),是中国文化传统观音借库的日子。由昨晚(3月8日)11时起,港九多间观音庙已经有大批善信排队,准备向观音借库。

  观音借库,顾名思义,就是向观音“借钱”,善信参拜上香后,可在预设箱中抽出字条,上面写着观音借出银码,由1,000万至10亿不等,祈求新一年财运亨通。

  这项中国文化民间习俗,在香港已经有过百年历史,相传活动起源于上环太平山街的观音堂,此庙早于开埠前已经存在,1895年落户太平山街。昔日创办观音堂的邓氏家族有见社会贫困,很多孩子无书读,于是根据中国文化故事“孝子修建洛阳桥”,以观音借库之名筹集香油钱,资助贫童读书,后来演变成今天的观音借库活动。

上环太平山观音堂被视为香港观音开库活动的起源,不过有别其他庙宇,观音堂没向善信提供有银码的“借据”,而是给予“丁财两旺”、“一本万利”等祝福。(网上图片)

得财运回馈社会 传承中国文化

  传说古时一名孕妇乘船遇上风浪,她向观音祈祷,假若大步槛过,他日腹中孩子必定筑建桥梁,造福人群。后来孕妇脱险,儿子长大亦很本事高中状元,这位中国文化中的孝子,一直想完成母亲心愿,可是为官清廉的他苦无金钱,这份孝心感动天上观音,化身美女下凡,以征婚之名登上孝子的船,表示谁用银两掷中她,便可娶她为妻。很多男人解囊投掷,欲抱美人归,可是无论怎样,都无法掷得中。这些银两,后来成为孝子兴建洛阳桥的资金。

  如今上环观音堂依然可见借库对联:“重见洛阳桥下水,大开香海库中金”,意思是提醒善信用借库得来的钱回馈社会。

观音借库活动一般由正月农历年廿五晚展开。一般建议向观音借库前后一天,应茹素忌杀生,祭品以斋菜、水果为主,不可带酒肉。基于空间有限,一些庙宇只让善信带三支香入庙参拜。(图片来源:Getty)

中国文化传统习俗 在网上延续

  不过,坊间亦有另一说法,指活动起源于观音修道时,500名护法罗汉化身和尚下凡化缘讨饭,观音大开仓库,提供斋菜予和尚享用,那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廿六,后来民间把这天当成观音借库的日子。

  如今香港不少供奉观音的寺庙,都有办观音借库活动,尤以红磡观音庙及大坑莲花宫较兴旺,据说与观音借出的银码较大有关。有借库,当然亦要还库。借了库的人必须在年底或新一年之前到庙宇“还钱”,亦即是还神,才可于新一年向观音再借。

  今年因应疫情,有寺庙推出“网上借库”服务,于社交媒体直播观音开库,善信亦可透过短讯或电话预约“代客借库”服务,庙宇会替其预留借库物品,安排善信日后领取。

  传俗习俗都要与时并进!

观音借库活动不止香港有,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的观音开库活动,是顺德以至珠三角地区的热门参拜地点。图片摄于2015年,该年共吸引逾10万人次前赴祈福。(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延伸阅读:华人庙宇委员会 观音借库特别安排

延伸阅读:观音借库后吃生菜宴 粤港澳大湾区传承300年历史

在广东顺德容桂白莲公园,市民手持风车在观音像前投掷硬币并轻声许愿借库。图片摄于2015年。(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细看百年校服演变 认识香港文化变迁

1977年足球史上最震撼一战 香港队踢入世界杯?

告别了UA戏院! 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大榄涌水塘 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农历八月,又是华人最具节日气氛的中秋节。提起这个节日,我们除了会想起食月饼、玩灯笼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辈之间流行一些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或禁忌?其中一项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会有个疑问,就是为何一个讲究团圆的节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参与的活动?先说“男不拜月”,原来在古代民间,月亮多数用来形容女子,属于阴柔的代表,是故象征阳刚以及正气的男子自然就不适合祭拜月亮了。

  与之相应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样道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户都会祭拜灶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