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打开中国的探月大门

编辑︰许可

  “嫦娥”月球探测器家喻户晓,很多航天迷也会认识为中国打开探月大门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但大家是否知道,学地质勘探出身的欧阳自远是怎样与太空和月球结缘?他有什么故事?

 

欧阳自远响应国家号召 学地质勘采

欧阳自远认为国家需要什么,他就应该学什么,所以毅然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希望为国家寻找急需的矿物资源。图为年轻时的欧阳自远。(网上图片)

  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在江西一个医药世家,童年在战火纷飞中度过。

  1952年,高中毕业的欧阳自远思考着自己的未来。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正着力建设工业,急需各类矿产和能源,国家于是号召青年“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欧阳自远被这句话打动,遂放弃学医,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勘探系,希望为国出力。

  “我觉得这很高尚,也是一个新中国青年的责任。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学什么,完全是出自一片赤子之心。”他说。

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号”,拉开美国与苏联太空竞赛序幕,这也令欧阳自远开始把目光投向太空。图为“斯普特尼克号”。(网上图片)

  大学毕业,欧阳自远留校攻读地球化学研究生,不久即转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学习。在此期间,苏联于1957年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美苏开始太空竞赛,这给欧阳自远带来极大的震撼。

  其实欧阳自远最初对太空的关注,只是想用卫星来了解地球、帮助勘探矿藏,但随着美苏相继展开探月,他又有了新思路。欧阳自远意识到,要搞清楚地球的起源和演化,也应该去研究和了解它的“兄弟姊妹”。

  他更认为,虽然中国当时离发射卫星、探测月球很遥远,“但我想可以先作点准备,我想中国总有一天会发射自己的卫星,一定能进入空间(太空)时代”。

欧阳自远奉召入京研究美国月球石

欧阳自远开始研究地外物质之初,所接触到的实物只有陨石。图为欧阳自远(右二)和其他科学家研究1976年获得“吉林一号”陨石。(网上图片)

  从那时开始,欧阳自远把精力投向太空;当然,他不是研发火箭和太空飞船,而跟踪其他星体,特别是月球的探测动态;1960年,他更率先开始系统性地研究各类地外物质。

  那时候欧阳自远能接触到的地外物质,其实就是陨石,1976年吉林一场“陨石雨”,收集到的样本便让他的研究大有进展,所提出的陨石形成演化模式,为各国科学家广泛应用。

  而欧阳自远第一次与月球真正接触,是在1978年。

  延伸阅读:欧阳自远是“嫦娥之父” 他还是核专家!

欧阳自远(右二)用了0.5克月岩做了大量研究,还推断出那是取自月球的什么位置,让美国人很信服。(网上图片)

  那一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同样是那一年,中美正为建交作准备。此际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华,把太空人从月球带回的其中1克月岩,送予中国作为建交礼物。

  当时中国研究地外物质专家绝无仅有,正在贵州工作的欧阳自远遂被急召入京,主持月岩研究。

  1克月岩很少吧?但欧阳自远能用来研究的还只有一半──0.5克。“因样品大小有限,我们当时先做了非破坏性测试与研究,最后才做破坏性的测试与研究,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质、产出环境等,只要当时能做的测试,我们都做了。”欧阳自远说。

1992年首提中国探月工程 欧阳自远被骂?

欧阳自远一早已预见探月对国家战略、政治和科学等方面都意义大。图为月球的图片。(网上图片)

  欧阳自远和团队钻研仅有的0.5克样本,4个月内在国际上发表14篇关于月岩的论文;参考了美国公布的数据,他们还回答出月岩标本取自月球什么位置等问题,研究结果甚至让美国人信服。

  除了发表论文,0.5克月岩也让欧阳自远对探月有更多思考。他认为,探月在战略、政治、经济和科学上都意义重大,所以中国人不能缺席。1992年,欧阳自远经过酝酿,向国家“863计划”提出了探月工程的建议。

  现在来看,欧阳自远的建议,绝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但那时中国经济和航天实力有限,相关建议却受到很多质疑。“我开始向国家提出月球探测计划时,很多人感觉很荒唐,甚至骂我。一开始真的很难!”

欧阳自远1992年提出探月,但因为当时中国国力有限,曾受到不少质疑。(网上图片)

  欧阳自远没有放弃,继续默默研究,为探月作准备。两年后,他又和其他科学家提交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欧阳自远积极推动下,加上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当局决定开始规划探月,并展开先期技术攻关。到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获国家批准,全面展开,欧阳自远担任首任首席科学家。

  中国探月工程的主要探测器皆以“嫦娥”为名,故又有“嫦娥工程”之称,而为中国开启探月大门的欧阳自远,也被公认为“嫦娥之父”。

“嫦娥一号”入轨 欧阳自远喜极而泣

“嫦娥一号”进入绕月轨道,欧阳自远和孙家栋喜极相拥而泣。他们一人是首席科学家,一人是工程总设计师,对探月工程成功至关重要。(网上图片)

  探月工程有“探”、“登”、“驻”三大步,第一大步的探又分为,“绕”、“落”、“回”三小步。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首个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约两星期飞行于11月7日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月球轨道,成功实现“绕”。

  “当时整个大厅的人都在等待着一个消息,大喇叭里传来一声报告,‘嫦娥一号’被月球抓住了。这时候整个大厅都沸腾了,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庆祝。我抱着孙家栋(时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老头抱着,真有点想大哭一场。”欧阳自远在央视一个节目上这样忆述那一刻的心情。

欧阳自远致力推动的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发展,正向着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登月迈进。图为“嫦娥四号”的著陆器;它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顺利著陆。(网上图片)

  他还说:“我的内心感觉到激动、兴奋、喜悦。月球探测我们第一次就成功了,当时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现在大家都知道,在“绕”之后,中国探月工程的“落”和“回”均已实现。2022年,工程进入第四期,向第二大步的“登”迈进。

  而“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虽然在“绕”的任务完成后退居二线,但中国探月工程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此后欧阳自远继续关心着中国探月事业,还经常出席讲座,为大家科普探月知识。

  顺带一提,欧阳自远开始研究月球和地外物质不久,曾被抽调往学习核物理,并负责为国家寻找地下核试地点,多年后才“回到太空”,这段经历较少为传媒所报道,惟这是后话。

  延伸阅读:欧阳自远院士:做好科普要用心和倾注真情

欧阳自远被誉为“嫦娥之父”,而他称自己是“追月人”。(网上图片)

 

朱光亚是核武“众帅之帅” 原子弹首爆时他为何不在观测站?

过元宵等吃红烧肉 孙家栋“阴差阳错”走上航天路

突破海军关键技术 马伟明:“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马伟明令国产航母战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