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16
“何不食肉糜?”是出自《晋书·惠帝纪》的一个著名典故,反映位高权重者。很多都不明民间疾苦。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之时,某年爆发了饥荒,百姓吃树皮及草根,晋惠帝问身边官员,百姓无米饭充饥,何不食肉糜?“靡”读音是“媚”,即是指把肉煮成糜烂的肉粥或肉羹之类的东西。
事实上,当时全国饥荒,何来肉?何来粥?反映高高在上的皇帝,完全不知道民间疾苦。这话也比喻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类似的状况也曾在其他国家发生。法国哲学家卢梭《忏悔录》中写道:我终于想起了一位崇高的公主说的挽救时局的办法。当她获知农民没面包时,她说“让他们吃布莉欧(一种奶油糕点)好了”。
全球疫情持续,2020年中时,香港亦禁止食肆午市堂食,部分市民只可在公园或餐厅外午膳,大汗淋漓,香港官员曾被批评“何不食肉糜?”幸好政府听取意见,有关政策很快已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