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9-20
平常我们说去睡觉、作梦或打瞌睡,会说成“梦周公”或“去见周公”,例如我们会说:“时间不早了,我先去找周公(睡觉)。”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是谁最先说呢?为什么不是找孔子、老子,而是找周公呢?周公又是谁?
“梦周公”一词原出于《论语.述而》篇的记载︰“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孔子说︰“我已很衰老,我也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孔子是十分敬重周公的,孔子认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范,周朝初期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终身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孔子对周公的尊崇与敬重,让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梦到周公。后来人们就以“梦周公”来表示对先贤的怀念。
周公又是何许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曾辅助武王灭商,封于鲁。周武王驾崩后,周公辅佐成王治国,他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又一举消灭参与叛乱的五十余小国,从此奠基东南。后来,周公制礼作乐,创立了不少典章制度,因而国家安定,对周王朝的建立及巩固有很大的贡献。周公的许多事迹,都能作为后人的榜样,所以孔子对他是推崇备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