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9日

首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

  1998年2月9日,首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当中《老屋小记》等6篇作品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父亲是个兵》等10篇作品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锦州之恋》等15篇(部)作品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认识老舍》等5篇文章获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华兹华斯抒情诗选》等5部作品获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写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而设立的。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等7个单项奖。每4年评选一次鲁迅文学奖大奖,是全国性的重要文学奖项。

  根据评奖方案,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次评奖从1997年开始,评选1995至1996年间的作品。这项工作当时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各单项奖的评奖委员会分别聘请文学界有声望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编辑家约15-20人组成。当年的评委会认为,这些获奖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均达到一定水准,宏观地体现了1995-1996年中国文学7个门类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香港故宫多媒体互动展 “‘纹’以载道”

香港故宫多媒体新展 “‘纹’以载道”探寻紫禁城的纹样密码

2025-05-20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饭喝茶,都用“食”字,“食饭”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当中又最爱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并不一样。“工夫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据说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种,慢慢演变成一种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动作及过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话的意思是仔细、讲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个细小的...

侬好:上海话与邵氏影城

  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话,即上海吴语(又称沪语)则于1930年代曾盛极一时。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电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内人都懂一两句上海话。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电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板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宁波上海话:“阿拉”(即我们)、“侬好”(即你好)、“谢谢侬”(即谢谢你),懂者不多。 

  老板是上海人,编剧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话曾一度充斥了整个片场,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话,千万别...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实施

2024-02-10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中尼外交

1971年2月10日

中国与尼日利亚建交

2024-02-09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东方之冠

2010年2月8日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竣工

2024-02-07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中哥建交

1980年2月7日

中国与哥伦比亚建交

2024-02-06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昆曲

2001年5月18日

中国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25-05-17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