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5-22
中国深海考古有重大进展,当局在南海约1,500米深海域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当中瓷器文物超过10万件,有极高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外销瓷器 散落上万平方米
据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部门,于2018年4月和2022年8月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进行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至2022年10月,工作人员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沉船。
其中一处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外销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该沉船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
世界级考古发现 分三阶段调查
另一处则以原木为主,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运往中国,时代约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它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两处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中国深海考古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据报道,当局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分三阶段实施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延伸阅读: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沉船遗址放置水下永久测绘基点
其中第一阶段从2023年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包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和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
在5月20日当天,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人乘搭“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参加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第一次考古调查,并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
至于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则计划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进行。
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再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深海勇士号”助力深海考古
中国水下考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但最初30年只限于近海浅水区域,直至2018年才开始向深海挺进,而这突破的关键,正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投入应用。
“深海勇士号”是继“蛟龙号”后中国第二部深海载人潜水器,其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
另外,说到水下考古,不能不提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运载外销瓷器途中沉没的宋代木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该船被整体打捞出水,移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延伸阅读: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