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17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中国人的冬至一直很有“仪式感”,除了祭祖、扫墓等传统习俗之外,应节美食也必不可少。各地冬至饮食文化大不相同,广东、香港等南方地区,大多会吃汤圆。中国各地的汤圆五花八门,而“宁波汤圆”尤为出名,甚至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传承千年的江南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一起来看看。
成为冬至美食 宁波汤圆的美味密码是什么?
汤圆是中国传统美食,又称“汤团”、“汤团”、“浮圆子”、“浮元子”,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或“冬至圆”,寓意家庭和谐、团聚,年终圆满、吉祥。不少中国南方城市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各地汤圆各有特色,当中,来自浙江的宁波汤圆尤为出名。
宁波,可能是最会做糯米点心的地方之一,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俗语说,“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知足常乐又一天。”据考证,宁波汤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的宁波还叫做明州,明州人用黑芝麻、猪油和白砂糖做馅,以糯米粉包裹,搓成球,煮熟后食用,香甜可口,流行一时。这种糯米球在锅里煮的时候载浮载沉,因此汤圆最初被叫做“浮元子”。
宁波汤圆以香、甜、鲜、滑、糯闻名,中国烹饪大师林军指出,其特别之处在于用料及制作工艺。传统宁波汤圆,使用吊浆技法,以水磨粉制作汤圆皮,当地人选择优质糯米,连米带水放入石磨,磨成米浆,放入布袋,经过数小时的沥干,才会被制成糯米粉。与干磨粉相比,水磨粉制成的汤圆皮口感更好,皮薄而滑,糯而不黏。
传统宁波汤圆馅料以切碎的新鲜猪板油、绵白砂糖及炒香的黑芝麻拌匀搓成,这三种材料看似简单,混合后发生奇妙反应,造就了独到的甜香口感。
认识冬至美食 百年老店“缸鸭狗”:宁波汤圆的“代表”
创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缸鸭狗”汤圆,被视为宁波汤圆的代表,其汤圆制作技艺,于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缸鸭狗”原本是宁波老城隍庙门口的一个甜品档摊,创始人江定发的母亲应氏包得一手好汤圆,江定发的妻子告诉他,婆婆做的汤圆又大又甜,让她觉得即使嫁入孤儿寡母的江家也不会吃苦,这启发江定发在宁波城隍庙摆汤圆摊档,逐渐有了名气,传承至今。店名就是来源于江定发小名“江阿狗”的宁波话谐音。
自1926年至今,缸鸭狗为几代宁波人带来甜蜜幸福的味道,也满足了宁波人的家乡情怀。从选材、浸泡、磨浆,到压榨、制馅、包制,“缸鸭狗”的汤圆制作技艺一直有独到的标准。即使现在进军急冻汤圆市场,汤圆口味也早已不限于猪油芝麻,“阿狗六道”技艺却一直传承下去。
缸鸭狗研发总监林军指,他们制作汤圆的配料有一个黄金法则,而且坚持手工制作,每个环节都要用心:皮馅比例要合适,搓汤圆时馅心必须居中,整颗要够圆,搓好汤圆后,必须要水滚才下锅,这样煮出来的汤圆才会圆润、白玉羊脂,符合团团圆圆的寓意。
用缸鸭狗现任掌舵人陈开河的话来说,那就是:只有用手搓出来的宁波汤圆才真正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