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9-11
编辑︰闻华
画画一定要用笔和顏料?手艺人们用小麦的秸秆都能做成一幅画,甚至在古代曾经被当做贡品,这就是国家级非遗「麦秆剪贴」。
这项非遗技艺比较小众,传承并不容易,有传人将麦秆剪贴与其他传统技艺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令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
20道工序 麦秆剪贴工艺复杂
小麦的秸秆曾是民间常用的燃料和肥料,随处可见,用途众多,在匠人手中更变成精美艺术品,这就是「麦秆剪贴」技艺。
麦秆剪贴始於隋唐时期,盛行於明清,原材料看起来很普通,工艺却非常复杂。
一枝枝麦秆,经过蒸、煮、浸(令麦秆变软)、熏 、漂、破、刮(刮去內部绒毛)、碾(平)、剪、染、烫等20多道工序,变成不同形状、不同顏色、薄如蝉翼的麦秆片,再以拼、贴等方式制作成图画,或是立体造型。
拼贴出的人物、花鸟、骏马等形象生动立体,栩栩如生,保留了麦秆原本的光泽和纹理,很有质感。
融合苏绣 麦秆剪贴传人积极创新
历史上,麦秆剪贴画曾被当做给皇家的贡品。随着时代变迁,加上制作复杂,这门技艺也面临传承困境。
2008年,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等地的麦秆剪贴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等地也將麦秆剪贴技艺列为省市级非遗。
为了保留古老艺术,传承人都积极创新。上海市级非遗传承人姚懿佳开创「秸(音佳)绣」一派,將麦秆剪贴与传统苏绣技艺结合在一起,作品色彩丰富,媲美手绘画作。
麦秆剪贴,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生活中的朴素材料,经过巧手匠心,变成精美的工艺品,体现出民间的智慧,寄托了民间对於吉祥和丰收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