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不带五果 家中无灾祸

  4月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会去扫墓。扫墓会带备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来扫墓拜祭先人?俗语有说:“上坟不带五果,家中无灾祸”,哪五种水果不宜供奉给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离的意思;三是莓类水果如草莓、蓝莓,因为“莓”普通话有“没”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随祖”,传统认为对祖先不敬;五则是多种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认为是“不够纯洁”,恐有不敬之嫌。

  中国传统祭品都与“谐音”有关,清明节带“苹果”、“甘蔗”,寓意平安及谢谢,准没错的。

  延伸阅读:清明时节“风”纷纷   

相关标签

初七人日“三吃四做一禁忌”  

  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新春不但喜庆的习俗多,禁忌也多,例如在初七人日这天,便有“三吃四做一禁忌”的习俗。

  正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人日”,是因为传说中女娲创造天地时,前六天分别造出鸡、犬、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创造出了人类,故正月初七又称“人日节”,即人类的诞辰日。

  那么何谓“三吃四做一禁忌”呢?所谓“三吃”,就是吃面、七宝羹、及第粥,吃面寓意长寿,吃七宝羹寓意身体健康,吃及第粥寓意高中。

  至...

轻僄僄

  这个广东方言应该不难估到吧!对的,“轻僄僄”就是广东人日常都说到的“轻飘飘”,意思就是形容某人或某一件物件比想像中轻柔。“僄”发音亦作“飘”。

  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僄僄者,形容物之轻也,俗读僄,若飘。”“僄”字在古时已经有,在《说文解字》作“轻也”。

  荀子形容楚人《荀子·议兵》形容楚人矫捷,就曾说:“轻利僄遫,卒如飘风。”就有身轻如燕、灵巧矫健的意思。今天我们说的“轻飘飘”,其实就是“轻僄僄”啦。

  延伸阅读:龙九子之一:赑屭  ...

春雨贵如油

  踏进春天,大家可能对湿闷的天气感到烦闷,不过对农夫来说,春雨是非常可贵的,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宋朝已出现。宋《景德传灯录》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时油是一种贵价的生活用品,因为油能够点灯、煮菜、生火、取暖,是赖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场雨,是喜雨,能润泽大地万物,像油一样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说:“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对春雨...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清明节又称为植树节,清明节植树风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这是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树木成活率高,生长快。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就是在告诉人们,抓住农时,适时种植,一年收获就能丰收了。

  这句谚语还与祭祖有关。

  古时的陵墓和山坟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时候人们才会去扫墓。每到祭祖的时候,人们往往发现坟墓被杂草覆盖,不容易寻找,于是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让坟墓变得显眼,下一年扫墓...

清明南风夏水多

  清明是一个节气,与农耕息息相关。在福建地区清明节就有一句农谚:“清明南风夏水多,清明北风夏水少”,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明这天刮南风的话,说明此时气温较高,云层也较密,预示当年夏天降水比较多,相反就是预示着当年降雨量比较少,不利农耕。

  这个又与一句老农谚不谋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延伸阅读:清明节小吃青团爆红 “包罗万馅”引老字号互拼   

中国古代也有愚人节?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为什么会有“愚人节”?谁是愚人?

  愚人节,相传源于法国。但原来类似的活动节庆,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

  东汉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僧人逸飞所著《局门广录》卷四记载:“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大意说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

  而西方愚人节由来,就是源自15...

扬州炒饭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欢吃的“扬州炒饭”,是用鸡蛋、虾仁、叉烧等食材烹调而成的美味炒饭。扬州炒饭远近驰名,它的由来有什么特别呢?

  这道美食的由来有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相传是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扬州)时,命人煮他喜欢吃的“碎金饭”,就是鸡蛋炒饭,从此扬州人便把金色的鸡蛋炒饭称为“扬州炒饭”。

  也有另一个传说,扬州炒饭出自民间。早在春秋时期,扬州古运河邗沟上的船民,喜欢用鸡蛋炒饭。当时人们会把中午的剩饭留到晚上,加入一两只鸡蛋...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国庆黄金周

  每年十月一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的大日子,在不少人的概念中,国庆可能会连同“黄金周”这三个字一起出现,到底“国庆黄金周”是什么呢?

  国庆黄金周,是内地由十月一日国庆开始一连7天的假期,因为是一周假期,故称为“黄金周”。从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国庆、春节、五一劳动节三个假日都实行7天的连续休假制度。

  至于当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调整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国家通过修改...

十一国庆

  十月一日,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日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开国大典”也在当日举行。自此,每年十月一日的国庆纪念日,都会举行大型庆典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每年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加入盛大的游园联欢活动,市民大...

“走佬”为什么又叫“着草”?

  形容要逃难,会说“走佬”,加一点黑社会风尘味道的,会说“着草”。着草,又写作“著草”,究竟为什么与逃难有关?

  “着”有穿的意思,“草”就是指草鞋。在古时,人们多不穿鞋,只有远行时才会穿草鞋,因此穿草鞋,就有离乡别井的意思了。

  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在西周遗址中就有草鞋实物,古代侠客、隐士也以穿草鞋为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可见在古时,穿草鞋与离家、远征有关。

  演变下来,原本豪侠穿草鞋远...

逃难为什么叫“走佬”?

  电视剧里,当黑道中人犯了事,会说一句“快点走佬”。意思就是要一走了之、逃难的意思。为什么逃难又叫“走佬”?

  走佬的原词,在清代《清稗类钞·会党类·三十六誓 》有载:“兄弟患难之时,无银走路,必要相帮,钱银水脚,无论多少。如有不念亲情者,五雷诛灭。”当中“无银走路”意思就是指无钱逃跑的意思。

  走路,后人取成音,就成“走佬”了。

  延伸阅读:“走鬼”点样走?

著与着怎分别?原来都源自它

  形容穿衣,有人写作“穿着”,有人则认为“穿着”才对,也有认为两个字相通,到底哪个才对?

  “着”与“著”的分别,在“香港小学习字表”平台上有精简的解释。“香港小学习字表”是根据教育局《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指引而设的中文字学习网上平台。

  根据指引,“着”与“著”分别有多个用法。    

  “着”可用作穿着、着陆、着眼、着笔、着落,以及着人前来领取等;而“著”则用于著名、著述、名著、巨...

凉风有信 秋月无边

  内地一个综艺节目曾邀请了张卫健作嘉宾,他在台上的表现,有媒体事后以“起鸡皮”来形容。 

  事缘张卫健在台上重现当年他主演《鹿鼎记》韦小宝一角时的一段经典台词。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加强健的臂弯!”他重现当年剧中的语调、表情,以及韦小宝独有的不羁。有网民听了虽然感受得到张的出色演技,也为他说出一句过气的潮语...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农历八月,又是华人最具节日气氛的中秋节。提起这个节日,我们除了会想起食月饼、玩灯笼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辈之间流行一些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或禁忌?其中一项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会有个疑问,就是为何一个讲究团圆的节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参与的活动?先说“男不拜月”,原来在古代民间,月亮多数用来形容女子,属于阴柔的代表,是故象征阳刚以及正气的男子自然就不适合祭拜月亮了。

  与之相应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样道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户都会祭拜灶王爷...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形容每月农历十五,我们常听说“月圆之夜”,可是,从天文学上来说,月圆之夜多在农历十六,所以,又有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为什么?

  古人以“朔”、“望”来记录月亮的圆缺规律。

  朔,是指每月农历初一,这时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地球,人们看不到月亮。

  望,是指到了农十五、十六,月亮上光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人们就能看到圆圆的“满月”。

  农历的标准是“朔”一定要在初一,如果“朔”在初一很早便出现,那么“...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迎月赏月追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根据《礼记》所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在周朝,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到了唐宋时期,中秋赏月之风盛行起来,一家团圆,共同赏月叙谈成为了中秋节的习俗。 

  香港人欢度中秋,除了重视中秋正日外,还有“迎月”及“追月”的习惯。

  不说不知,中秋节节期前两天叫做“迎节”,俗称迎月,后两天叫做“余节”,俗称追月,中间八月十五才叫“正节”...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元宵》一诗,将元宵佳节的特色——明月及彩灯,共冶一炉,砌出一幅美丽夜景的图画。

  民间有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气不佳,云雾遮盖月亮的话,五个月后的元宵夜就会下雪,影响彩灯,令张灯结綵的元宵佳节失色不少。

  这句话在北方可能比较合适,但在南方地区就不一定适当。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时,月亮高挂的机会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番鬼佬月饼

   香港是一个华洋杂处之地,有不少中西结合的文化,跟中秋有关的就有“番鬼佬月饼”的说法,这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番鬼佬月饼”,就是将中西两个不同的元素结合而成。“番鬼佬”是指外国人,“番”这个词在古代社会就是用来形容外族,特别是一些离中原甚远的外族,带有野蛮、没文化之意。

  以往香港有不少英国人在此地生活,由此本地华人会以“番鬼佬”形容他们。至于月饼,英语就是“mooncake”,刚好发音与广东话“...

“着衫”是古代用语?

  穿衣服,广东话又可说成“着衫”。当中代表穿上的“着”字,原来是沿用古时用法。

  汉代《乐府诗集·木兰诗》中说:“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这首著名的木兰诗中,描述木兰脱去战时军袍、穿上旧日衣服的场景,当中的“着”,就是“着衫”的意思了。

  元代马彦良的《一枝花·春雨》也有这个字:“穿一领布衣,着一对布履。”此处的“着”就是“穿着”或“穿上”。

  不过如今普通话口语中,较少用...

“廿”为什么这样写?

  我们写“二十”,为什么又可以写成“廿”?

  中文大学的网上“汉语多功能字库”就有精简的解释。

  甲骨文由两个“十”字合并成“廿”,本义就是“二十”。《说文》:“廿,二十并也。古文省。”也就是说,甲骨文“廿”为两个“十”相连,又或可以写成“卄”。甲骨文“廿”用作数词,指二十,《甲骨文合集》曾经出现过:“廿牛”、“入廿”,指贡纳了二十(块龟甲...

消失的俚语|念五两

  假如现在问人什么是“念五两”,可能并没有多少能够答得上。“念五两”是什么意思呢?

  清朝至民国时,在省城广州有很多妓寨(院),娼妓盛行,因此有很多跟妓女有关的俗语出现。昔日的恩客不乏与妓女日久生情、而带走妓女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被人取笑,“念五两”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什么叫“念五两”呢?

  “念”又可等作“廿”,“念五两”又可以称作“廿五两”,以一斤为十六両计,“念五两”就是...

消失的俚语|跑马射蚊须

  数年前,在铜锣湾有一家名为山旯旮的餐厅,店内有一块巨大的以霓虹光管设计的大字牌,写上“跑马射蚊须”,到店内的食客都纷纷打卡,将相片放上社交平台,一时成为网红地标。“跑马射蚊须”是什么意思呢?

  形容事情困难重重,会用“难过登天”、“Mission Impossible”,而在上一代广东人,则有一句颇生动的形容词 ,就叫做“跑马射蚊须”。

  所谓蚊须,就是蚊子的脚,因为蚊子身小脚长,小脚看起来有点像胡须,所以粤语便说成“蚊须”。

  想像一下蚊须那么幼小,即使神射手亦很难用箭射穿,更何况是...

发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没精打采,呆头呆脑 。

      发怐愗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原来早在战国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聪明的意思。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在《楚辞.宋玉.九辩》中云:“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誉的他不被楚王重用,于是借悲...

苏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苏虾仔”,即指婴儿、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这首儿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当中提及的“虾仔”,跟“苏虾”同出一辙,但为何小孩又会变成“虾”呢﹖ 

     “苏虾”的本字是“臊孲”(读作苏鸦),苏孲崽出自《番禺县志》:“广州呼小儿曰苏孲崽。苏,生也,言新生者也”。意指初生婴儿身...

阴骘

音:阴质  意思是做了缺德的坏事。  

      现代的人会说:“这是报应来呀,肯定前生做得阴骘事多啦。”,大家可知道,古代这个词原本就是用来形容好人好事? 

     清代黄遵宪《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骘诵文昌 。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指:‘人所不见为“阴”,暗中施与为“骘”,凡事做有益于人群的事,而不欲人知,...

“太子洗马”是什么职位?

   “太子洗马”这个古代职位名称,很是有趣,从字面上看,似是为太子清洁马匹,实际这职位与洗马完全没有关系。

  “太子洗马”职位最早先秦时期已设置,意同“先马”,是太子身边的侍从官,每当太子出行的时候就在太子的车马前为先导,负责引路开路,可以算是太子的仪仗队的一部分。

  《问玉珉》:“洗马进贤冠,出则在马前清道,固曰洗马。”

  唐朝时,这个官职只为“从五品”,九品中职位不算太高,但却是极受欢迎的职位。

  ...

消失的俚语|埋街食井水

  电影《胭脂扣》中,如花有一句对白:“只希望埋街食井水,有住好人家”。“埋街食井水”这句俚语现在认识的人不多了,从前却常听到,究竟是什么意思?

  清朝至民国时,广州妓寨(院)盛行。因为河道很多,妓院多以花艇方式经营,故此“召妓”又美其名为“开厅踏艇”(陆上妓院叫“开厅”,河上妓院则叫“踏艇”)。

  艇上妓女,终年漂泊,居无定所,平时只能饮用河水。

  粤语“埋街”有船艇靠岸之意。妓女上岸,不再卖身卖笑,从此不用喝河中水,而喝地上的井水。

  ...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