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宫|榫卯和斗拱的关系密不可分?

编辑︰流荧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600余岁的故宫,为何能在历经上百次地震后依然屹立不倒?那就不得不提到古人的匠心建筑技艺——榫卯结构了。

 

我们的故宫|什么是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的发明可追溯至7,000年前,在长江下游生活的古人类河姆渡人。他们利用木材的柔韧性,通过木头之间互相结合,承架起屋顶的重量,来搭建坚固的房屋。

  在故宫,哪里最能体现出榫卯结构的精妙?答案就是斗拱。

故宫榫卯结构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承重结构,安放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图为故宫太庙屋顶的斗拱和彩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承重结构,安放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应用构造精巧,通过逐层纵横、交错叠加的榫卯结构,能承载起紫禁城的飞檐高卷。

我们的故宫|斗拱如何制作?

  斗拱是按照构件组合规律逐层安装的,纵横构建十字搭交节点刻十字卯口。

  各层构件水平跌落时,由暗销固定,这些横纵构件既互相咬合又互相限制,能将大面积的重量摊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斗拱成为一个巧妙的力学构件,这便是榫卯结构的神奇之处。

故宫榫卯结构
通过逐层纵横、交错叠加的榫卯结构,能承载起紫禁城的飞檐高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斗拱到底要如何制作?

  先从选料开始,用勒子在木料上刻画出直线,再以中线为轴左右量度。墨斗弹线、竹笔截线,运用拉杆钻、刨子、凿子、扁铲等传统工具,分别进行锯割、刨削、砍凿等步骤。每个构件都离不开匠人精准至毫米级的测量。

故宫榫卯结构
2009年,包括榫卯技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入选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来源:Getty)

  正是这样精确的尺寸计算,才使得宫殿在搭建过程中,额枋和檐柱能够进行精密的榫卯配合,无需一根钉,便能达到稳固抗震的功能。

  凸为榫,凹为卯,一榫一卯,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背后凝聚的正是中国人精良深厚的建筑造诣。

  延伸阅读:我们的故宫|八大作的搭材作是什么?

  延伸阅读:不用一钉的神奇建筑 这座风雨桥惊艳CNN 

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

  你知道吗?自古以来,中国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所以也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是一个农谚,因为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成活率高,生长快。

  这句农谚没有文献出处,但《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即是此时种植树木成活率高,适宜植树。

香港故宫将于9月25日起,推出“中华文明溯源”全新特别展览,聚焦“探源工程”中的考古丰硕成果,是继三星堆特展后,第二个“中华文明”系列展览。

香港故宫全新“文明溯源”特展 逾110件文物亮相包括青铜器

2024-09-25
香港故宫全新文创系列“香港故宫特‘宫’队”

香港故宫文创上新 特“宫”队角色内藏玄机?

2024-07-30
香港故宫3月圆明园展览

香港故宫3月底“上新” 圆明园展逾190件文物亮相

2024-03-05
香港故宫虚拟博物馆

香港故宫“虚拟博物馆”上线 用科技呈现文化艺术瑰宝

2023-11-30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香港故宫12月又有新展览啦!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南及中法文化旅游年,香港故宫将于12月18日起推出“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全新特别展览,汇聚了这两大世界遗产的近150件珍贵文物,意义非凡。

香港故宫|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 过百件中法文物展现皇家气象

2024-11-19
1:57

香港故宫|方形大鼎延续中轴线概念 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

2022-05-26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