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01
中国航天事不断发展,中国太空人以往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但这“传统”将会改变,正在接受训练的第三批太空人中,便有4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科学家,他们日后将陆续进驻“天宫”太空站,负责高端科学实验。
中国航天|中国首两批太空人全部出身空军飞行员
说科学家太空人之前,先说一下中国太空人的情况。相比于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中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至2021年已完成训练、能够运行任务的太空人只有两批,合共21人。
其中1998年开始受训的第一批的14人,清一色是“60后”男性,全部是从空军顶尖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他们多数有上千小时飞,成为太空人之前已是校级军官。
第一批太空人当中有8位已运行过飞天任务,当中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三度征空的聂海胜等,大家都非常熟悉。至于未运行过任务的第一批太空人中,其中有人在中国开展太空站任务前已退役,没运行过任务而又未退役的,至2021年只有邓清明一人。
而2010年开始受训的第二批太空人共7人,主要是“70后”和“80后”,并包括两名女性,也就是后来成为首位进入太空中国女性的刘洋,以及“太空老师”王亚平。
第二批太空人也是空军飞行员出身,但与第一批不同的是,两名女太空人没有驾驶战斗机的经历,她们是运输机飞行员。
刘洋和王亚平都是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空军第一至七批女飞行员都只驾驶运输机,直至2005年的第八批女飞行员才取消限制,所以她们就算多么优秀,也没有驾驶战机的机会。
中国航天| 载人航天新阶段 对中国太空人有新要求
为什么首两批太空人都是空军飞行员,甚至大多数是最精英的战斗机飞行员出身呢?
主要原因是在载人航天的最初阶段,飞船技术未臻成熟,飞行过程中或有不确定性,风险相对增加,所以飞船和相关系统的技术验证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太空人首要是操作飞船和相关系统,其他科学实反而不是最重点。
在此情况下,身体质素好、能够承受强大机动过载和极端环境的战机飞行员,自然是最佳人选,而且他们有超强意志力和心理质素,足以处理突发情况。事实上,美、苏早期的太空人,也大都是战机飞行员或试飞员出身。
当然,飞行员出的太空人,还要接受火箭飞船原理、通信学、航天医学方面的培训,尽可能地成为“专家”。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渐成熟,加上中国太空站亦将从建设转入营运阶段,中国太空人背景更多元、分工更明确是必然的,这也是有科学家成为第三批太空人的背景。
其实载人航天进入太空站阶段后,中国太空人的工作性质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航天驾驶员”,主要负责操作飞船,首两批太空人即属这类,日后“飞行专家”仍主要从空军飞行员挑选。
中国航天|中国太空人要求高 科学家要“一专多能”
而第二类是“航天飞行工程师”,他们将主力负责太空站建设和维护,例如出舱组装维修、操作机械臂等。他们多会是来自工业部门、科研部门、高校的工程师或机械师。
第三是“载荷专家”。这航天用语或令人以难理解,但简单来说,就是到太空进行高端、复杂实验的科学家,他们会来自各科研机构。美、俄的太空人中,就有不少是“载荷专家”。
科学家太空人主力做实验,当局对他们的生理、心理要求或许没那么严格,但学历的要求则更高。杨利伟在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时曾透露,这类太空人必须是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另外,科学家和其他两类太空人一样,除了精通自己范畴的工作,也要接受其他技能训练,尽量做到“一专多能”。
据悉,2020年下半年,中国已从2,500名候选人中,挑选出17男1女为预备太空人;他们将从2021年开始接受3到4年基本训练,以具备运行飞天任务的能力。这18人当中,就有4位是“载荷专家”,也就是科学家。
将成为中国太空人的4名科学家是什么身份?当局尚未公布详情,但“神舟之父”戚发轫在香港出席公开活动时曾透露,其中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但这位博士生要等到太空站建设完成后才可能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