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毋行毋平 人毋學毋成

  要勉勵一個人經過努力最終得到成功,有不少形容詞,如「有志者事竟成」。而客家諺語中,則有一句「路毋行毋平,人毋學毋成。」

  這句話喻意,一條路如果無人去走,就不會變得平坦;而人若不知學習,就無法成材。客家人用字貼地又有趣,充滿感染力。

  延伸閱讀: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五仙」 為甚麼又叫「斗零」?

  在上世紀30至50年代,「斗零」已可以吃一頓飯了。但「斗零」究竟是多少錢呢?

  清末時,兩廣總督在廣州一帶仿照西方銀圓鑄造銀幣。當時,價值1元的銀圓重七錢二,即民間以七錢二白銀兌換一個銀圓,而一毫就是其十分一,即七分二厘了。五仙就是一亳的一半,也就是三分六厘了。五仙,當時就稱為「斗零」了。

  為甚麼叫作「斗零」呢?這與當時廣州的商業術語有關。

  廣州是一個貿易繁榮的都市,行...

仙都唔仙下

  在粵語長片中,對話經常會出現一句「我真的仙都唔仙下」,意思就是身無分文、貧困沒錢的意思了。

  為甚麼沒有錢與「仙」有關?

  「仙」其實是英文「cent」的廣東話諧音,是錢幣的單位。

  香港開埠以後,錢幣的價值一元有十角,一角有十分,「分」的英文就是「cent」,取其讀音就是「仙」了。

  仙是貨幣中最小的單位,連一仙都沒有,廣東話就是「仙都唔仙下」,就是身無分文,一分錢都沒有的意思了。 

 ...

一肚子不合時宜

   形容人或事已不合潮流或大勢的話,會說「不合時宜」,這個成語原來出自蘇軾與紅顏知己的一段話。

  話說蘇軾當年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杭州。

  一天,他上朝後回家,指着自己肚皮問:「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面有些甚麼?」

  有答「文章」,有答「見識」。蘇軾都搖搖頭,王朝雲笑道:「你肚子裏都是不合時宜。」蘇軾聞言:「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大家知道朝雲是誰?就是蘇軾的紅顏知己,後來成為蘇的侍妾。

  ...

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喋也愁

  形容事情已過去了,已失去價值,我們會說「明日黃花」。其實,明日是未可知的,為甚麼我們卻又知道明日的黃花已失去了價值?這個成語確實有點吊詭。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喋也愁。」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既然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若等到「明日」,重陽節已過去,不但再觀賞已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感到有點發愁。

  蘇軾為了留着友人,寫的也太有詩意了...

相關標籤

老來學吹笛 吹得會來鬚就白

  在中學時代,準會聽過老師說「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就是要把握年輕時的光陰,努力學習及工作,否則到了年老一事無成時,就只剩傷悲了。 

  客家人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諺語,就是「老來學吹笛,吹得會來鬚就白」。

  學吹笛,需要靈活的肢體配合及音樂的薰陶,這些都是年紀愈小學習效果愈好的,年紀大了、髮鬚都變白了才學習的話,就難以學成。

  因此,就有老來學吹笛,吹得好的話鬚都變白了,就是學來無所能發揮的意思了。

  所以,還是少年時多學習擴闊眼界...

狐狸莫笑貓 共樣尾翹翹

  「五十步笑百步」、「半斤百兩」的意思是說,自己比別人好不了多少,不好好反省自己,就別取笑別人了。

  客家諺語中,有一個句子與這個意思相近,而且還十分有趣,值得在此分享一下。

  這句話就是「狐狸莫笑貓,共樣尾翹翹」。

  想像一下,狐狸與貓一樣有長尾巴,行走時尾巴都高高翹起、左右搖擺的,可狐狸卻取笑貓,走動時尾巴往上翹的樣子十分趣怪。

  若果有客家人這樣說你,該是時候自我檢討一番了。

  延伸閱讀:...

吂食五月糉 襖袍毋入甕

  廣東人有一句話:「未食五月糉,寒衣無入櫳」,客家話也有一句相近的諺語,大家又知道嗎? 

  那就是「吂(音忙)食五月糉,襖袍毋入甕」了。

  在農耕社會,端午節前後,是冷與熱的分界線,端午節前若是天氣變熱的話,老人家都勸說不要收起冬天衣服,因為天氣有可能還是會寒冷的;待真正吃過五月糉,天氣才真的漸漸變得炎熱,厚衣服和棉襖就要收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