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不用忙歸去 明日黃花喋也愁

  形容事情已過去了,已失去價值,我們會說「明日黃花」。其實,明日是未可知的,為甚麼我們卻又知道明日的黃花已失去了價值?這個成語確實有點吊詭。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喋也愁。」

  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既然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還是趁這菊花盛開的重陽節日賞花為好。若等到「明日」,重陽節已過去,不但再觀賞已無趣,恐怕飛舞的彩蝶看了那過時的菊花,也會感到有點發愁。

  蘇軾為了留着友人,寫的也太有詩意了。

  這句話的重點,就在於賞黃花今天最好不過了,明天再看黃花不再有看頭了。

  後來,人們就把「明日黃花」用來形容事物已經過了時效性,再看或再做已沒有價值。

  延伸閱讀:趣讀中國文化|「黃花閨女」與「黃花」有甚麼關係? 

 

路毋行毋平 人毋學毋成

  要勉勵一個人經過努力最終得到成功,有不少形容詞,如「有志者事竟成」。而客家諺語中,則有一句「路毋行毋平,人毋學毋成。」

  這句話喻意,一條路如果無人去走,就不會變得平坦;而人若不知學習,就無法成材。客家人用字貼地又有趣,充滿感染力。

  延伸閱讀: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一肚子不合時宜

   形容人或事已不合潮流或大勢的話,會說「不合時宜」,這個成語原來出自蘇軾與紅顏知己的一段話。

  話說蘇軾當年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至杭州。

  一天,他上朝後回家,指着自己肚皮問:「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面有些甚麼?」

  有答「文章」,有答「見識」。蘇軾都搖搖頭,王朝雲笑道:「你肚子裏都是不合時宜。」蘇軾聞言:「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大家知道朝雲是誰?就是蘇軾的紅顏知己,後來成為蘇的侍妾。

  ...

「出人頭地」來自一場誤會?

  形容有人名成利就,光宗耀祖,會用「出人頭地」來形容。成功,又與頭和地有甚麼關係?

  這句話,與歐陽修的一次錯誤有關。

  蘇軾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正是歐陽修。閱卷時,歐陽修被蘇軾考卷中的文采深深吸引,打算給他第一名。可是,歐陽修以為這份考試是他的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遂定為第二名。

  放榜後,高中的考生會見考官,歐陽修才發現原來第二名不是曾鞏,而是蘇軾。他欣賞蘇軾的才華,給朋友寫...

「雪泥鴻爪」出自哪個典故?

  形容舊事遺留下來的痕迹,一般會用「舊日足迹」來形容,文雅一點,就有「雪泥鴻爪」。

  這個成語原來出自兄弟之間的離別。蘇軾上任陝西,路過澠池,弟弟蘇轍難遣手足之情,於是寫了《懷澠池寄豫瞻兄》寄贈。

  蘇軾則寫《和子由澠池懷舊》回贈,當中名句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句古文的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偶然留下一些痕迹,我覺得像隨處亂飛的鴻鵠,...

相關標籤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令人噴飯」原來出自蘇軾?

  形容事件可笑又令人驚訝的,俗語會用「令人噴飯」來形容。

  原來,這句話的來源並不簡單,一代文豪蘇軾也用過這個詞語。

  在《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中寫道:「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笋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現代人同樣用這個詞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話語非常可笑,引人驚訝。

  延伸閱讀: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個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閩南有一個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臨近冬至,妻子卻病逝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餵給她吃,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