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語出孔子的《論語·為政》。四十歲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不再容易困惑,而五十歲更是知天命之年。

  四十歲的男人,理論上應該事業有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經歷了很多之後,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不會輕易為表象所迷惑。

  而對應廣東的俗語也有句說話:男人四十一枝花,花是艷麗的,代表男性於這個年紀應該才開始盛放,散發成熟穩重的魅力。

  孔子在《論語·子罕》也提及「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知」跟智慧的「智」相通,四十歲的男人也已充滿智慧,不用再對自己人生存有困惑、憂慮、恐懼了。

  到了五十歲,則是知天命之年。

  古人的壽命不是太長,對上天亦十分敬重,因此古代人相信到了五十歲,就知曉「天命」所在,對自己的定位有更清晰的認知,知道哪些事情是人力所不可為,盡人事、聽天命,不再強求,因而做到「樂天知命」。

  延伸閱讀:五十步笑百步 

「耄耋之年」與「期頤之年」

  若某人的年紀到了八、九十歲,我們可以「耄耋之年」(粵音:冒秩)來形容,到了一百歲,則稱為「期頤之年」。

  「耄」指兩鬢斑白的老人家,亦含有思想紊亂的意思;「耋」更有跌倒的意思,也是用來形容老人家的。

  曹操《對酒歌》就曾寫道:「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到了一百歲呢?

  那麼就可以稱為「期頤」。《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耳順」是一種甚麼境界?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甚麼話都能聽得進去了。六十年是一個「甲子」,一個循環,經歷了很多人與事,在先聖孔子的角度而言,無論甚麼樣的意見都聽進耳內,能做到「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的境界,就算是聽到不中聽的話,也不會氣憤了。

  做到這樣的境界,人生不再衝動,不輕易發怒,有胸襟去聽...

「三十而立」是甚麼?  

   「三十而立」是孔子對自己在三十歲時的自我評價。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立」,代表立身、立業、立家三個方面。

  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古代,男子一般於二十歲進行冠禮,冠禮完成後便是成人,但由於未達壯年,所以又稱「弱冠」,但男子到了三十歲,已踏入壯年,又是另一個境界。

  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立業,就...

擦鞋 

   在職場上形容某人經常阿諛奉承,為了討好領導說很多過於誇張的褒獎言語,除了會用上「拍馬屁」外,還會用上一個更符合粵語語境的詞語——「擦鞋」。

  在近代社會或者現今某些發展中國家,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都會在街上到一些拿住木製鞋箱、膊頭搭住一條毛巾的擦鞋從業員,他們有的是成人,也有不少是小孩。

  顧客只需支付少量金錢,他們就會用盡渾身解數把你的鞋擦乾淨。

  因為擦鞋的時候他們都會蹲低身子,要抬高頭才能望見客人,因此這個工作就給人低下卑微的感覺...

相關標籤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家家搗米做湯圓 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日,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則愛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明朝時便有諺語:「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個典故來自一個悲天憫人的故事。

  民間傳說,閩南有一個貧困家庭,育有一名女兒。臨近冬至,妻子卻病逝了,為籌斂葬費,父親被迫賣女葬妻,女兒知道後當場昏厥,父親慌忙買一碗熱湯、加幾個糯米圓餵給她吃,女兒終於醒過來了。後來女兒被賣到富人家當奴婢,女兒冬至掛念父親,便在家中大門掛兩個糯米圓,希望父親看見,來和她見面。父女倆最終有沒有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