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0/01/2024
我們常說做事情前一定要反復思考,慎重做出每一個決定,在權衡好一切利弊之後再去行動,這正是「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大家都十分熟悉,「三思」指很多次的意思,不過孔子原來只主張「二思」,即思考兩次就夠,究竟為甚麼呢?
所謂的「三思」並不是說明數量,而是指多,比喻一而再、再而三的意思。據《論語·公冶長》當中提及,「『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說,季文子每辦一件事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後才去做。孔子聽到後就表示只要考慮「兩次」就可以去做了。
季文子是魯國的正卿,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是一個十分清廉而低調的人。他處事素以小心謹慎、多思多慮著稱,孔子認為多思無益,做事過分小心就會貽誤時機。而魯國正因為季文子的優柔寡斷,導致了魯國之後的權臣篡位,三桓之亂。
「三思而後行」本意是勸喻他人做事前多加思考,一般情況下總是利多弊少,但如果像季文子這樣過為謹慎,就過猶不及了。孔子素來主張因材施教,所以「二思」只是適合季文子而已,一般人還是要再三思考才下決定才好。
延伸閱讀:關公面前耍大刀 孔子面前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