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國電子第一街 華強北見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更新迭代

編輯︰王子傑

  深圳是中國推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當中最經典的「代表作」,莫過於位於福田區的「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百廢待興。(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華強北生逢其時 趕上全球產業發展趨勢

  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沒有技術、沒有設備、沒有資金,發展受掣肘。幸好憑着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以及比鄰香港的地緣優勢,深圳打開了機會的大門,早期依靠「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打下堅實基礎。

  華強北的由來,則與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有關,當時正逢日本、美國、台灣的電子產業向外轉移,深圳的產業規劃和發展高新技術布局,正好與此不謀而合。

  而早在深圳經濟特區籌備時期,電子業就被作為來料加工的主導產業。深圳第一座高層建築電子大廈在1981年1月動工,是深圳第一個地標,埋下電子製造業成為深圳最大產業的伏筆。1984年1月,鄧小平首次視察深圳,也有專程來到華強北的一間電子廠視察。

電子大廈是深圳第一座高層建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華強北填補市場空白 產業鏈逐漸完備

  1985年,電子工業部在深圳成立辦事處,整合分散的小微電子企業。為了實現市場化運營,深圳電子集團公司在同年成立,也就是後來知名的賽格電子集團。位於在華強北的賽格工業大廈,更設立了全國第一間專門銷售電子元器件的電子產品交易市「賽格電子配套市場」。賽格市場正好填補市場空白,促使華強北從電子製造業轉型為中國最大電子交易市場。

  賽格市場最初面積僅得900平方米,只有43個商家。條件簡陋。但由於實現自由交易,衝破計劃經濟體制,結果非常受歡迎,愈辦愈大,內地和香港的廠商都聞風而至,規模急促膨脹。

  到了1996年,賽格大廈重建,隨後由廠房改造、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華強電子世界建成,加上中電信息時代廣場、桑達電子等市場相繼開業,整條產業鏈逐漸完備。僅在電子元件類目下,華強北就有六大類、50多個中類、200多個小類,共計達600多萬種型號提供銷售。

  在最繁榮的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華強北匯集超過700個商場,日客流量近百萬人次,年銷售額260億元人民幣以上。

  2000年,72層樓、總高度355.8米的賽格廣場投入使用,華強北也在同年成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電子市場和手機交易中心。2008年,華強北被授予「中國電子第一街」稱號。

華強電子世界是專業經營電子、安防、電腦、通訊、數碼、LED產品的全國綜合性連鎖大賣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一度「安靜」的華強北正重新出發 

  時過景遷,隨着智能手機時代降臨、電商興起狀大,加上因修建地鐵而封路4年,華強北一度「安靜」下來。

  不過,華強北在面對困局時積極尋求出路,例如在2019年9月時實現5G全覆蓋,是全國首個5G體驗街區。在政策扶持和助推下,華強北大批企業轉也轉為自主研發、自創品牌,慢慢走出「山寨」的口碑泥沼。

  華強北的發展可說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更是見證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更新迭代。

華強北步行街是全國首個5G體驗街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中國第一份專利證書是甚麼?

  延伸閱讀:你知不知道海南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

改革開放|在老舍茶館喝大碗茶 數十年來仍然2分錢一碗?

改革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第一股到第一間證券交易所

改革開放|你喜歡速溶還是即磨?細談中國咖啡文化變遷

由鄧小平坐日本新幹線說起 回顧中國高鐵威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