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

  盛夏荔枝當造,吃幾顆鮮甜多汁的荔枝,絕對是人生一大樂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提到荔枝,不少人會想起蘇軾的這首詩。蘇軾不僅是宋代著名文學家,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蘇軾仕途坎坷,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貶至嶺南。自他在惠州第一次嚐到荔枝後便十分喜愛,後來更多次在詩文中提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惠州一絕》中《食荔枝》一則。

  詩中首句「羅浮山下四時春」中的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北面,是著名風景區。第二句筆鋒一轉,「盧橘楊梅次第新」,就說到了枇杷和楊梅。到了三四句,蘇東坡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荔枝的喜愛。

  要知道其時嶺南一帶為蠻荒之地,遷客逐臣到此大多會哀怨嗟歎,但蘇軾卻指如果能日吃三百顆荔枝,便願意成為嶺南人,可見他對荔枝的著迷。後來此句更成為了千古名句,為嶺南的荔枝代言了近千年。

  可惜的是,蘇軾只在惠州呆了不到三年就因讒言再次被貶,以60歲的高齡離開了嶺南,遠赴海南儋州。

三人行 必有我師

  這話指我們必須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這是一種做人應有的態度。

  此語出自孔子《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個「師」不限指老師,而是指任何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她當然可以是老師,亦可以是朋友或長輩,學習他們身上一些優點,將之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特點。而如果看到對方的缺點,就要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三人同行」...

猜一字:一隻狗張開嘴

  中文造字規律中有「形聲」字,顧名思義是以形像和聲音塑造成字,想像力豐富的話學中文字應該覺得趣味無窮。猜字謎語也有不少與形聲字有關的。

  謎面:一隻狗張開嘴。

  一隻狗若是把嘴張得大大的話,會是怎樣的情境?有說「狗嘴吐不出象牙」,若非與牙齒有關?

  錯了。

  一隻狗張開嘴,可以想像為「犬」和「口」,張大嘴,有兩把口,就成了「哭」字了。

  延伸閱讀:天雨粟 鬼夜哭  

澳門土生葡人為甚麼又叫「鹹蝦燦」?

  當我們聽到別人說某人是「燦」,即使不明白具體所指也必會聯想到與「過時」、「老土」有關,總之就是低人一等的意思。那麼,你又聽過「鹹蝦燦」嗎? 

  老一輩的人必定聽過「鹹蝦燦」,那就是從前澳門人對土生葡人的謔稱。那又與鹹蝦有甚麼關係?

  從前,澳門沿海盛產「鹹蝦膏」,在澳門成長的葡萄牙人特別喜歡吃,會把中式的鹹蝦膏當芝士塗於西式班戟或多士。因為西式班戟與中式煎薄鐺(也寫作薄罉)相似,當地人見這種不中不西的吃法,嘲笑為「鹹蝦撑」。

  「鹹蝦撑...

「空穴來風」源自一段君臣對話?

  形容「事出必有因」,會用「並非『空穴來風』」來形容,究竟空穴如何有風?這個看似是科學題,實際是來自宋玉與楚頃襄的一段對話。

  宋玉是戰國楚國的辭賦家,有一次他倆陪侍楚頃襄王遊蘭台時,正好有一陣風吹來,楚頃襄王就敞開衣襟,迎着涼風,讚嘆說:「這陣風真使人爽快極了!是我和百姓所共享的吧?」

  宋玉聽了不以為然,因為楚頃襄王一向驕奢無道、耽於逸樂,便想藉此諷刺一下。

  宋玉:「這是大王獨有的風啊,百姓哪能共享呢?」

  楚頃襄...

相關標籤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日照時間開始逐漸增長,古人認為...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恩人相見 分外眼青

  足球新聞常會以一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來形容位處同一城市的兩支球隊的對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這句俗語,是指一對仇敵相遇時出現近乎失控的情緒狀態。

  所謂的「眼紅」就是二人都被對方激怒而呈現出來的激動樣子,因為人類情緒激動的時候,全身血液運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絲血管膨脹,令眼白出現紅血絲,因而有「眼紅」情況。因此,有人便以這個生理反應來形容仇人相見的瞬間,意指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這一句特別多用來形容同一地方的兩支球...

情人眼裏出西施

  愛情使人盲目,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一對看似並不匹配的情侶仍能擦出愛的火花,很多時會想到「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語。那麼到底歷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這樣的體會?

  「情人眼裏出西施」原話出自宋代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的兩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裏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對方都如同西施一樣美麗。

  不過,這句話卻是出自一個與愛情完全無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時期,當時一名居住在越國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機緣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