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紀念柱

  香港回歸紀念建築物之一,便有回歸紀念柱,它其實是甚麼呢?

  不同於其他紀念回歸的建築,回歸紀念柱並非由政府負責興建,而是由八鄉鄉事委員會會員自行斥資建造而成,是香港唯一由民間籌建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的建築物。

  回歸紀念柱座落於元朗八鄉上村公園,柱上有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的題字,上面書有「擎天一柱回歸紀念」的金漆字。

  回歸柱序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乃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之歷史時刻,舉國上下,歡欣鼓舞;海外赤子,揚眉吐氣;五洲之內,友好仁人,無不關注此世紀盛事。近者悅,遠者來,盼一睹交接之盛典,視躬逢親歷以為榮。物換星移,從今而后,實現一國兩制,港人治國,安定繁榮,乃港人之福,亦國家之幸也。吾儕身為炎黃后裔,家國之情,鄉土之思,繫心有懷,故共倡義舉,群力集腋,塑建擎天一柱,用垂永紀」。序文充分表現出八鄉鄉民對祖國的情感。

  回歸紀念柱附近一帶是1899年抗英戰役「新界六日戰」中最為慘烈的「石頭圍之戰」的發生地點,這樣的選址為回歸紀念柱添加了更深厚的意義。

 

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我們說話時,有時會遇到相同的字連在一起,聽起來有趣,但看起來就不太容易明白。   網上就曾有這樣的一句話讓網友瘋狂討論:「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加上前一句,或許較容易理解全句的意思:「還好我走快了兩步,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前兩個「上上」是動詞,「趕上」的意思,第三個「上」字是「去」的意思,最後那個是名詞,指的就是「上海」。

  呼之欲出,全句意思就是:「幸好我快走兩步,要不然就趕不上去上海的車了。」

  延伸閱讀:小龍女:我想要過過...

「威水」還是「媁水」?

  說別人的成就,我們會用「威水」來形容。「威水」其實不是這樣寫的,本字是怎樣的呢?

  根據官方媒體解釋,「威水」正寫是「媁(音威)水」。

  「媁」,《廣韵》中指「媁,於非切。美也。」這個字是一個生僻字,有些地方已經不再用了,在粵語中則繼續使用,尤其在粵西一帶,老一輩會用「媁」來表示美麗、漂亮。例如將漂亮的衣服稱為「媁衫」、「媁褲」。形容女子長得美,則說她「生得好媁。」

  這個字很...

香港回歸紀念塔

   大埔海濱公園,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

香港回歸:1997年

  1997年,中國開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至於為何是1997年呢?這就與一個歷史遺留的問題有關。

  在19世紀末,滿清政府積弱,外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強佔中國土地。1898年,當時英國政府趁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租借」名義強佔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為期99年,而這個所謂「租借期」結...

香港回歸

  今天是香港回歸27周年,讓我們說一下「回歸」這個詞語。   回歸有重回、回到的意思。1997年7月1日,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對香港而言,就是正式回歸祖國的大日子。

  回歸一詞是出現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不斷交鋒,英國希望延續對香港的管治,但中國表明要「收回香港」。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於1982年明確表示:「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