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光明」匾額背後隱藏的秘密?

  在北京紫禁城的乾清宮內,掛着一塊「正大光明」匾額,這塊匾額可說是紫禁城最重要的文物之一,據說,這塊匾背後隱藏着清代皇帝立儲的秘密。

  公元1644年滿族入關,開啟了滿清帝國二百多年的統治,第一位入關的皇帝順治帝,選擇了乾清宮作為正宮,而他御筆親題的「正大光明」匾額,高掛在龍椅上方,成為順治帝的治國宣言。然而,讓「正大光明」匾額聞名於世的,卻是雍正帝。在康熙帝的晚年,出現了「九王奪嫡」的骨肉相殘之局,後來由四阿哥胤禛當上皇帝,也就是雍正帝。

  據說,雍正帝為避免幾個兒子重蹈覆轍,手足相殘,於是創立秘密建儲制度。皇帝將繼任者的名字書寫兩份,一份皇帝隨身密藏,一份封入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當皇帝駕崩後,兩份諭旨相互對照,即可擁戴新皇即位,避免任何爭拗。至於為何將立儲的秘密放在「正大光明」匾後?據指是因雍正帝視「正大光明」匾額為宮中最高且最難接觸之地,故決定將立儲密摺存放於其後。

 

兩文三語

  不知大家有否覺得,新一代香港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比上一代高出不少呢?這要歸功於回歸後的「兩文三語」政策。

  回歸前,香港教育系統使用的語言是中文及英文,但香港社會對中文的運用有一個特別情況:書寫是用書面語,口語就是用粵語。以往普通話並非中小學課程中必須學習的科目,因此回歸前大部分學生都不諳普通話。 

  回歸後,特區政府推出教育改革,其中一個政策就是推動「兩文三語」。「兩文三語」的意思就是中文、英文書寫...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北京的紫禁城是昔日皇帝的居所,既是皇帝所住之處,自然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方,其中一個地標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皇帝都WFH?乾清宮是寢宮還是辦公室?

  乾清宮,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門內。在不少古裝影視作品中,皇帝的寢宮是乾清宫,而皇后則居於坤寧宮。   可是有時又看到一些作品指皇帝在乾清宫召見大臣,商議國事。難道皇帝也會「Work From Home」,召大臣在寢宮開會辦公?

  乾清宮是寢宮還是辦公室這個問題,其實要視乎在那個朝代。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是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宮也曾用作為皇帝守喪之處。

  清代順治帝和康熙帝沿襲明制,以乾清宮為寢宮。自雍正帝移住養心殿以後,乾清宮轉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

故宮不是紫色為何卻叫「紫禁城」?

  我們常說的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心位置。明朝永樂皇帝(1403–1420)在登基後,決定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在燕王府的基礎上建設新的皇宮,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皇宮在1406年開始建造, 1420年落成。   可是故宮建築明明是以紅、黃兩種顏色為主,為甚麼會被稱作「紫禁城」呢...

  其實「紫禁城」的「紫」字並非指紫色,而是與紫禁城的位置有關。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把天上的恒星主要分為「三垣」和「二十八宿」,其中,「三垣」指的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天文學家認為紫微垣是處於「天界」的中央位置,是古代傳說中天帝的居所。天人對應,因此從紫微垣中取一個「紫」字,對應人間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