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不是紫色為何叫「紫禁城」?

  我們常說的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的中心位置。明朝永樂皇帝在登基(1403–1420在位)後,決定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在燕王府的基礎上建設新的皇宮,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皇宮於1406年開始建造,1420年完工。

  故宮建築明明是以紅、黃兩種顏色為主,為甚麼會被稱作「紫禁城」呢?

  其實「紫禁城」的「紫」字並非指紫色,而是與紫禁城的位置有關。

  古代天文學家將星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處於天空中心的,就是三垣中的紫微垣,又叫做「紫微宮」、「紫宮」,被視作天帝的居所。天人對應,因此從紫微垣中取一個「紫」字,對應人間的皇宮。

  「禁」的意思就是指禁地,自古以來,皇宮都是守衛森嚴的禁地,沒有腰牌等通行證,不得隨意進出。古詩文中常用「禁城」來代指皇宮,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由來。

  「紫禁城」其實並不是正統的說法,不過,晚明萬曆年間,《明會典》、《明實錄》等官方檔案亦曾使用「紫禁城」來稱呼皇宮。

「水鬼升城隍」竟是讚美?  

  廣東話俗語當中不少涉及民間信仰,香港不少廟宇供奉了城隍爺,而「水鬼升城隍」也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俗語。

  「城隍」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地方上的水鬼也歸他管轄。

  至於水鬼只是水中一個亡魂,地位低微。因此,若一個人在某種機遇下,由普通卑微身份搖身一變而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便猶如無權無勢的水鬼變成位高權重的城隍,就被稱為「水鬼升城隍」。

  然而,這個詞語意思多含貶義,現在普遍的意思,...

「升上神台」與「神台貓屎」  

  傳統社會當中,民間信仰是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一環,即使到今時今日,仍有不少人習慣求神問卜,有的為求心安,有的就祈求神明庇佑。廣東話俗語,也有一些與民間信仰習慣有關。

  當一個人上升到較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時,便可以「升上神台」或「擺上神台」來形容。

  神台一般是指木製的櫃,用以供奉神靈,部分宗族及家庭在神台上安放祖先以作供奉。但凡能安放在神台之上,都體現其受人景仰及尊重,地位崇高。因此當有些人被形容為升上神台,就意味這個人的身份大大提升。

  另一個與神台有關的廣...

「鵲巢鳩佔」原是理所當然?

   「鵲巢鳩佔」指強佔他人住處和位置,但其古代解釋原來根本沒有這個意思的。究竟有甚麼意思?

  「鵲巢鳩佔」成語裏有兩種鳥:鵲和鳩。鵲指喜鵲,棲於山野間;鳩,不是指鳩鴿類的斑鳩,而是指俗稱布穀鳥的一種杜鵑,古稱鳲鳩 (粵音:師究)。

  各種鳥類都有一種共同的本領,能夠用口銜着泥和草,用來在樹上築巢居住,只有鳩鳥是例外。

  鳩不會自己築巢,只憑體力比較強,用武力欺凌別種鳥類,霸佔別種鳥類的鳥...

皇帝都WFH?乾清宮是寢宮還是辦公室?

  乾清宮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門內。在不少古裝影視作品中,皇帝的寢宮是乾清宫,而皇后則居於坤寧宮。   可是有時又看到一些作品指皇帝在乾清宫召見大臣,商議國事。難道皇帝也會「Work From Home」,召大臣在寢宮開會辦公?

  乾清宮是寢宮還是辦公室這個問題,其實要視乎那個朝代的情況。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是明代皇帝的寢宮,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明代乾清宮也曾用作為皇帝守喪之處。

  清代順治帝和康熙帝沿襲明制,以乾清宮為寢宮。但自雍正帝移住養心殿以後,乾清宮轉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

相關標籤

珍妃井

  說起北京紫禁城內的人氣景點,位於寧壽宮北端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必定入選。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可算是家傳戶曉,珍妃的葬身之處也就添上神祕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緒帝的嬪妃,1889年入宮被封為珍嬪,深得光緒帝寵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記載,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卒逃難。臨行前,慈禧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斃命,而這口井就是現時故宮內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緒帝回京,追封珍妃為貴妃,而珍妃...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