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用好綠色發展新動能

  在繁華都市,綠色建築拔地而起,用建築外的光伏發電滿足建築內的用電需求,形成「自給自足」的新型「生態系統」;在恬靜鄉村,無論是「漁光互補」的水面發電、水下養殖模式,還是棚頂發電、棚下種菇的食用菌培育產業,「點綠成金」的亮麗風景不斷展現。

生態保育|綠色低碳經濟成全球發展趨勢

  愈來愈多的生動實踐證明: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不僅能夠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還能夠積聚新的發展動能,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發展。

截至2021年,中國風電的裝機容量已經超越美國、歐盟,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縱觀全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未來潮流所向、大勢所趨,綠色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只有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雙贏。

  能源是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綠色低碳需要節能先行。近年來,中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資源不斷被發掘利用,相關產業也在迅速發展。加強源頭控制,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在能源上減污降碳,10年來,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撑起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降低26.2%,相當於少用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9.4億噸。

  在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的潛力被進一步挖掘。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居全球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建築行業與節能環保理念結合得更加緊密,綠色建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單位建築面積能耗累計下降18.8%。

  延伸閱讀:中國環保成就 盡在《綠色新視野》

全球超過7成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都產自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技術創新是推動低碳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低碳經濟以資源節約、生態環境友好為導向,需要面向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各種場景,依靠技術進步,來解決碳排放全過程中的減排難題。

生態保育|推動綠色金融創新 提升科研合作產能

  然而,綠色低碳技術大多屬於高新技術,在研發過程中面臨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的現實問題。如何加快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既需要企業主動作為,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又需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培育出支持創新的外部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已達14.78萬億元,同比增長27.9%。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專案的貸款佔綠色貸款的66.9%。這意味着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土壤正愈培愈厚。未來,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數,將為綠色低碳循環高品質發展創造更多增量。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關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複雜工程和長期任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延伸閱讀:中國如何實踐生物多樣性?

為實現「綠色冬奧」的承諾,北京冬奧會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大賽區共投入了816輛氫燃料電池巴士,規模是歷屆奧運會之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總之,把握綠色低碳的發展大勢,實現經濟增長、資源安全、生態環境良好等多重目標,是一項「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統籌謀劃、先立後破,逐步完成新舊能源的更替與結構調整,堅持通過技術攻關為產業轉型「降本增效」;又需要我們每個人通過綠色出行、閒置物品交換等方式,日行一善,積少成多,以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倒逼供給側的綠色轉型,讓綠色低碳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原文轉載自28/06/2022新華網)

快遞進村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醫療|智慧助老需久久為功

中國經濟|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中國醫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