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2/06/2022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名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漁夫》。 《漁夫》是屈原被放逐後與江邊漁夫的對話。漁夫見屈原憔悴不堪,問其所以,屈原解釋自己落得如斯田地是因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但他堅拒同流合污。漁夫反問,世俗既然如此,為何他不與世推移、隨俗方圓?屈原堅決回答,一個人怎能忍受清潔的身體遭受污染?寧可跳進湘江,葬身魚腹之中! 漁夫微微一笑,撑船而去,放聲歌唱:水清,我就沐浴當官去;水濁,我就潔身隱居獨善其身了!
賣仔莫摸頭 摸頭眼淚流 「賣仔莫摸頭,摸頭眼淚流」這句話你聽過未?上一輩的應該耳熟能詳,因為這是上世紀流行的廣東俗語。 在20世紀,擁有4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十分普遍,不過,那年代很多因為經濟能力不足以養活孩子,於是就有「賣仔」的情況出現。有時候,孩子未必真的「賣」出去,可能是「送」出去的。 因為生計要賣出自己的孩子,已經十分難受的,若是在交出的一刻摸一摸孩子的頭或身體,孩子與父母難捨難離,真的會忍不住哭斷腸的,...
芒種忙 忙着種 6月6日,開始進入24節氣的第9個節氣、夏季第3個節氣——「芒種」。這個氣節是在小滿和夏至中間,表示開始踏入炎熱的季節了。 芒種是直接以農事命名的,民間有把「芒種」稱為「忙種」,「芒種忙、忙着種」,是農民整年最忙的日子。 「芒」指有芒(外表帶尖細刺針狀物)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指種子或播種。芒種前後,北方多晴天,正是收麥時節,而南方為梅雨季節,正適合插秧種稻!芒種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農事耕種以此為界,...
發毛竟與發財有關? 中國作為一個多個民族的國家,幅員遼闊,同一詞語在不同方言的用法可以有很大差別。 就以「發毛」為例,現時官話一般指害怕。《兒女英雄傳》:「説着,就回手摸身後那把刀。那婦人見這樣子便有些發毛。」意思是驚慌、發抖等。 不過,「發毛」也有很多其他解釋,例如是毛髮。《説苑·善説》:「臣見鷦鷯巢於葦苕,著之發毛建之,女工不能為也。」 湖北一些方言會解為發脾氣、動怒。而相信說粵語的各...
小滿不滿 無水洗碗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節氣中的「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表示氣溫升高,降雨增多,民間對這個節氣寫作了一些根據地區而言的諺語。 小滿在中國南方和北方有不同意義。南方的「滿」指雨水之盈,江河得以盈滿,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有暴雨,所以南方民諺說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也有戲曰:「小滿不滿,無水洗碗!」 但對於北方而言,小滿的溫度上升得比降雨量多,對小麥的成長造成較大影響。北方以小麥為主糧,這個時分小麥籽粒已開始飽滿,但...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連發生,廣東俗語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形容詞原來有一個典故的。 這句話見於馮夢龍《醒世恆言》:「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意思是屋頂已經破掉,偏偏遇上連日下雨,夜晚還下個不停;此外,船隻已經較預定的航行時間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風,令航行變得更慢。真是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