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4/05/2022
我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碳中和是陷阱還是機遇?
翟東升:歐洲關注氣候變化和碳排放 疑有政治經濟考量
談到碳達峰、碳中和的問題,我記得當年剛剛博士畢業,人民大學把我派到歐洲去創建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家智庫,所以我有兩年在歐洲工作,就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旁邊。
那段時間,我感受到中歐雙方的政治議題有一個重大的落差。2005、2006、2007年,那時候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出口製造業增長非常快速,中國製造的商品席捲全球。可是在歐洲,他們瘋狂地討論的一個話題,是要全球實現碳排放的管控;氣候問題變成了一種宗教。
我感覺到當時在歐洲的同事們、學生們,他們對排放問題、氣候變暖問題,有着一種宗教般的狂熱。
當時我在國內一個刊物有一個專欄,在專欄就寫這個問題恐怕是歐洲人的一個陰謀。我的說法是歐洲人對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的問題,如宗教般狂熱,背後是政治經濟的雙重計算。原因是歐洲人給中國這樣的後發工業園挖了一個坑。
如果大家跟他們一起搞碳排放的管控,這意味着他們相對的價格成本的劣勢就會被掩蓋,我們後發國家想要實現工業化改造就非常難。
翟東升:10年間中國綠色產業勝過歐洲
短短10年過去後,2017年我在電視上聽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向美國民眾發表演,他說氣候變化和碳排放的問題,所謂的危機是假的,這是個陰謀。他說這是中國人的陰謀,而他的邏輯跟我當年的說法幾乎一樣,弄得我非常尷尬。
他說跟綠色能源有關的產業,基本上已經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就如同我在10年前文章中所說,歐洲人在綠色能源相關的產業上,佔據了絕對的技術產業優勢。我們倆的邏輯是非常相似。
短短的10年,在許多綠色產業相關的領域,中國製造業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事情奇迹般的發生了。在此之前,主要是歐洲產業佔據絕對優勢,10年之後,變成了中國佔據絕對優勢。
如果我們用生產的角度計算各國的碳排放,中國毫無疑問是當今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但是假如我們用投資的角度,即是哪個國家的資本展開的產業有多少排放,那麼我們會發現,最大的(排放國)恐怕仍然不是中國。當然,更科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從消費的角度去統計,哪個國家的消費者是最主要的高排放產業的罪魁禍首。
延伸閱讀:中國公布未來40年減碳時間表 2060年實現碳中和
因為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所以如果我們用投資的角度,以及用消費的角度去統計全球各國、各個社會排放的責任時,我們看到的場景是更不一樣的。(二之一)
(轉載自翟東升課堂@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