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成親兼高中:囍

  疊字中,「囍」是熟悉不過的字,代表喜慶之上更添喜慶的意思。囍,原來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囍,是由兩個「喜」字組成的圖形組成,內裏又蘊藏了四個「吉」字。一般在嫁娶的日子,由大紅雙喜字剪成的「囍」字,會被貼在大門口或禮品之上,代表男女雙方共同迎接喜慶一天,多用於婚嫁等喜慶場合。

  這個「囍」字相傳來自宋朝宰相王安石手筆。相傳王安石23歲上京赴考,有一日在街上閒逛,見鎮上馬員外的家門外懸掛的走馬燈上,有一副上聯:「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

  這副對聯並沒有下聯,王安石也只是把上聯記在心上。後來王安石進京應考,主考官指着一旗桿念道:「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立時把在馬員外門口的上聯作應對。

  王安石應考完畢回程時,又經過馬員外家門,幾個書生正談論門外的上聯,王安石於是把主考官的下聯拿來作應對。

  馬員外十分欣賞王安石的下聯,於是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在王安石完婚的大喜日子,又獲得了他高中狀元的好消息。喜上加喜,王安石於是用紅紙寫下一個金色的大「囍」字貼在門外。

  大家都想有像王安石般雙喜臨門的美事,於是每逄喜慶日子,上大家都會貼上「囍」字,這個彩頭一直流傳至今。

三手真扒手:掱

  正常人只有兩隻手,三隻手我們就叫做「扒手」,即小偷的意思,原來真有其字:「掱」(音:扒)。 

  正常人只有左右手,是「正常的手、掩護的手」 ,第三隻手代表「偷竊之手」,即為扒手,是貼身的小偷。我們常寫的「扒手」,其實正寫是「掱手」。

  掱這個字音近「巴」。「巴」本意為「附着」、「黏着」的意思,扒手一般喜歡黏在人背後或身邊,一有機會就把手伸進人的衣物中進行偷竊。「掱手」也就是手多多,擅自拿別...

源自中國的「丼」

  在日式料理中,大家應該見過「日式蒲汁鰻魚丼」、「日式照燒雞排丼」等食物名稱,別以為這個「丼」字是日本字,原來源自中國。

  早在宋朝的《集韻》已有記載,「丼」是一個象聲詞,音dam2,意思是拋一塊石頭入落井裏所發出的聲音。

  例如:「那個女仔靚到丼一聲!」「那個男孩丼咗個玩具落水!」簡單而言,就是投擲物件入水中的聲音。

  在日本,這個字的發音和用法則完全不同。日文發音為「噹」,是蓋飯的意思。它又可以表示用來作裝飯的大...

十個又字夠重複:又双叒叕

   凡是一些重複又重複的事情,我們會用上「無限重複」等字,但網絡上最新的說法是「又双叒叕」,稀奇古怪,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

   「又双叒叕」,讀音為「又、雙、若、絕」。

   「又和雙」比較易理解,意思是重覆和一對。

  「叒」(音:若)原是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名稱。 《說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

  「叕」(音:絕),聯、綴的意思。《說文》:「叕,綴聯也。象形。凡叕之屬皆从叕。」

   將十個「又...

三小還是小三:尛

   網絡上喜歡用一些古字,取其外貌,改其意義。這個字,是由三個小字組成「尛」(音:渺),在網絡上曾被指小三(即第三者),但實際此字與第三者風馬牛不相及。

  《康熙字典》有收錄「尛」字,微也。古同「麼」,可用作疑問或者停頓,因此「幹麼」也有寫作「幹尛」了。

  「淼」其實一點不小,反而有水大到望不見邊際的意見,「煙波浩淼」就是這個意思。「淼淼」指的是水勢浩大的樣子;「淼渺」指的是水廣闊無際的樣子;「淼漫」則指小水流廣遠的樣子;「淼漭」則指遼闊的樣子。

相關標籤

屮艸芔茻

  「屮」這個字外型像甚麼?像餐桌上的叉子嗎?

   「屮」(音:痴),是一個象形文字,是由「艸」(音:草)字省去一半演變而來,是「艸」的異體字。

   那麼,「艸」又是甚麼呢?它就是「草」的本字。

   「屮」,指草剛長出來;「艸」則通「草」,植物的總稱。

  三個「屮」組成「芔」(音:卉),是「卉」的異體字,本意同花「卉」相同。當然啦,三根草加起來...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划龍舟外,還有插艾,古時便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詞。

  這句話最早見於南朝《荊楚歲時記》(南朝梁):「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宋朝《東京夢華錄》:「端午……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艾草等,士庶家釘艾人於門上。」

  清朝《燕京歲時記》:「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

  艾有去袪濕毒、邪氣之效,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