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1/12/2021
中國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磁浮列車路線的國家,目前全球5條營運中的磁浮線,3條位於中國上海、長沙及北京,而另外兩條則為日本愛知縣的東部丘陵線,以及南韓的仁川機場磁浮線。位於上海的磁浮列車示範運營線,是上述5條線路當中唯一一條以高速運行的磁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430公里,而它正正在19年前今日(2002年12月31日)通車,4年後投入商業營運。
磁浮列車技術1922年提出 中國擁最多磁浮列車路線
磁浮列車的原理,是透過電磁力使列車無需要與軌道接觸的情況下,懸浮在軌道上,再利用直線電機產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技術早於1922年由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提出,並於1934年申請磁浮列車的專利;隨後歐美日多國先後就此展開研究,但時至今日堅持研究及發展的,只餘下德國、日本及中國3個國家。
中國唯一高速運行路線 上海磁浮列車由中德共同開發
作為中國最早投入服務的上海磁浮列車,由中國與德國共同開發,雖然列車從德國購入,非自行生產,但對中國掌握高速磁浮軌道系統的設計及製造,卻有着重要的意義,也令中國得以在幾年後、即2005年,研製出第一架在湖南長沙面世的國產磁浮列車,成為繼德國、日本等地後,第六個成功研製磁浮列車的國家。
至於中國第3條磁浮列車線路,則為2017年12月開通的北京市郊鐵路S1線,全長僅10公里,它與長沙磁浮快線一樣以中低速運行,時速約100公里。
改革開放展開磁浮列車研究 成科技攻關重點
改革開放後,中國便展開磁浮列車的研究,90年代國家將研發載人磁浮列車列入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點。由1989年國防科技大學研製出中國第一架小型磁浮原理樣車、1994年西南交通大學建成第一條磁浮鐵路試驗線,到千禧年代中國第一架磁浮列車在上海營運,隨後20年,中國的磁浮列車發展很快。
延伸閱讀:中國高鐵里程突破4萬公里 可繞赤道一圈
磁浮列車技術尖端 掌握技術站穩戰略高地
雖然相比高鐵,磁浮列車的成本高昂,以上海磁浮列車為例,短短30公里的路線造價高達89億元(人民幣‧下同),折合每公里造價約3億元,比高鐵每公里低於兩億元為高,但由於其能源消耗比一般高速火車少30%,而無軌接觸車輛及路軌磨損,維修成本較低;更重要是,磁浮列車技術屬於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一個戰略高地,掌握技術,就能保持在中國鐵路領域的領先優勢。
延伸閱讀:中國鐵路|盤點2021年新開通5大線路 八縱八橫日趨完善
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面世 中國邁向「超高速時代」
在中國科技部支持下,中國中車、中車四方股份在2016年起,聯合全國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就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進行研製。踏入2021年,隨着世界首條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車在山東青島測試成功,以及由西南交通大學和中車唐山機車聯合研製、首架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面世,標誌中國磁浮技術的新里程,中國邁向「超高速時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