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7/12/2021
政府計劃改建香港大球場,由40,000個座位減至9,000個。在事成後,每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省港杯、賀歲杯足球賽,或者國際七人欖球賽,都可能會另覓場地;而肯定的是,難再看到萬人逼爆香港大球場的場面了。
香港大球場曾安葬火災死難者 1955年啟用成主要體育場地
位於銅鑼灣掃桿埔的香港大球場,前身是政府大球場,鄰近跑馬地馬場。1918年,馬場發生嚴重火災,逾600人死亡,當時死難者遺體曾葬於掃桿埔,之後遷移。
1952年,港府興建政府大球場,1955年12月3日正式啟用,提供28,000個座位,成為本港主要體育場地。當日開幕禮後隨即進行了一場足球表演賽,由港聯對東非鐵路隊,獲萬多位觀眾捧場。
隨着當時大批內地移民抵港,香港人口激增,有見政府大球場的座位不敷應用,在1990年代初進行翻新工程。1994年重啟的大球場,成為符合國際標準的足球場,可容納40,000名觀眾,是香港最大的戶外場地;亦重新命名為香港大球場。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辦省港杯 足球聯繫兩地情
香港大球場見證本地球壇興衰 每年省港杯賀歲杯輪流上演
一直以來,香港大球場是香港足球賽事的主要場地,見證過60、70年代本地球壇興旺的輝煌歲月。當時每逢舉行足球賽事,香港大球場都座無虛席,曾創造過不少入座紀錄。之後香港球壇遇上投資者卻步、假波事件、球員接班等問題,因而香港足球水平下滑,入場觀眾大減。近年,本地足球已甚少使用香港大球場舉行足球賽。
每年的省港杯足球賽,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1978年改革開放,1979年起香港和廣東省於每年農曆新年前後進行對賽,藉此促進兩地的交流。還有每年本地球壇盛事的賀歲杯,會邀請外國足球隊伍來港作賽,成為賀歲慶祝節目之一。
除了足球賽,香港大球場亦是80年代起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辦場地,每年3至4月都會很多世界各地的欖球隊來港參與賽事,因而吸引不少欖球迷齊集香港大球場觀賽,場面十分熱鬧。還有不少大型活動亦選址香港大球場,好像中國太空人訪港的大匯演、國家隊奧運健兒訪港的匯演活動,以及一些大型宗教活動等。
延伸閱讀:維園66周年 難忘年三十晚行年宵
超過60年歷史的香港大球場,陪伴着香港人經歷城市面貌的不斷變遷,默默地為大眾提供不同的運動、娛樂和宗教活動。數年後,香港大球場將會換上新貌,提供的座位大幅縮減,但會重設400米跑道,並開放給市民跑步和進行足球、欖球和田徑活動等;期待它以更親民的姿態與港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