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釐 謬以千里

  毫和釐,都是長度的小單位,十毫為一釐;雖然相差很微小,但最後導致的謬誤可以很大。「千里」及「毫釐」的對比十分明顯。

  很多專業的工作都要求精準計算,若然出錯,就可能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測量師、建築師的工作,計算上出現錯誤,樓宇有倒塌的危機,市民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威脅。這就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精髓所在。

  此語出自《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雖然《禮記》和《史記》都引自《易經》,但有趣的是,現存的《易經》版本裏均沒有這句話。這句名言的出處,真有點耐人尋味。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話的意思是一個首領能夠成功,背後付出的是成千上萬的「骨枯」,比喻為一個人能夠成功,背後有很多人默默相助,合力付出,一位超凡領袖才能被造就出來。

  這句話出自晚唐末年一位詩人曹松的一首詩《己亥歲.其一》,其中一句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話能夠傳頌後世,原因是歷代君王領袖能夠史上留名,身邊的確有成千上萬的人來相助。其中一個經典例子,可數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

  祟禎二年,李自成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自稱「闖將...

杯水車薪

   「薪」在古代是柴草的意思,以一杯水去撲滅一車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語出《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孟子解釋他所處的世代的「仁者」,根本就不自量力,就像一杯水救一車柴火一樣,當然不能熄滅,因此就好像「不仁者」一樣,國家終必滅亡。

 ...

時勢造英雄 英雄造時勢

  有人認為是「時勢造英雄」,卻有人認為是「英雄造時勢」,其實回望中國歷史,「英雄」及「時勢」兩者關係密切,密不可分。若一名人才不看準時機努力發奮向上,時勢亦不能造就這位英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混沌時勢便是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經歷數百年。在這局勢下,便造就了一些說客,鬼谷子二名徒弟蘇秦及張儀,便成為合縱、連橫的倡議者。

  以蘇秦為例,他自幼家貧,嫂子也看不起他,有時候故意不給他飯吃。他學成後曾前往秦國游說多年,但不果,於是閉門苦讀,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明白到在此時勢,可...

寧欺白鬚公 莫欺少年窮

  句中的「白鬚公」及「少年」看上去是相對的,前者可以「欺負」,原因是他已是個垂暮老人,但少年還有很多機會,前途無可限量,所以就不應欺負,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先談「莫欺少年窮」。為劉邦打天下的韓信,年輕時曾因窮困而受「胯下之辱」,後來韓信當了大將軍,那個讓他鑽褲襠的人嚇得冷汗直冒,為自己當年欺負韓信付出代價。

  清末民初時期的袁世凱,家境一般,投考科舉又屢不成功。有一次他在進京的路上,盤川被小偷搶劫了,袁世凱十分嬲怒,後來當袁世凱成為大軍閥,便派人把...

相關標籤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連發生,廣東俗語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形容詞原來有一個典故的。

  這句話見於馮夢龍《醒世恆言》:「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意思是屋頂已經破掉,偏偏遇上連日下雨,夜晚還下個不停;此外,船隻已經較預定的航行時間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風,令航行變得更慢。真是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