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前行 新老京張鐵路見證百年變遷

編輯︰聞華

  2019年12月,中國「最智能」的高鐵列車、京張高鐵,從八達嶺長城腳下飛馳而過,與有着百年歷史、中國人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並肩前行。新、老兩條「京張」鐵路,見證了中國鐵路建設從「跟跑者」到「先行者」的百年變遷。

京張鐵路:打破「中國無鐵路」論斷

  「京張」——北京至河北張家口的簡稱,在許多中國人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

  1909年,中國第一位的鐵路總工程師、「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主持設計的京張鐵路通車,打破了外國對於中國人無法自主設計、修建鐵路的論斷。

京張鐵路居庸關段,穿越花海,美不勝收,被譽為「開往春天的列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9年,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通車,開啟了高鐵智能化新紀元。

  昔日的京張鐵路,如今一部分被併入京包鐵路(北京至內蒙古包頭),一部分僅剩遺址。

  延伸閱讀:世界最長高鐵 「京廣」貫穿中國經濟新動脈

京張鐵路百年老站 見證工程奇迹

  青龍橋站,是唯一一座使用至今的百年老站,位於南口和八達嶺之間,是京張鐵路標誌性的「人」字形路線的中心點。

京張鐵路青龍橋路段的「人」字形路線,上下兩條鐵路可以同時開行,是詹天佑設計中最具代表性的傑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青龍橋附近溝壑林立,地勢陡峭,為縮短修建長度,詹天佑大膽採用「人」字形設計,用兩個火車頭牽引列車,一前一後,一拉一推,繞過陡坡,解決列車爬山難題。

  這個百年老站不僅是京張鐵路的「守護者」,也見證了京張高鐵的又一個工程奇跡。

  京張高鐵主線的第一長隧道——新八達嶺隧道,就從青龍橋站地下4米處穿越而過,與老京張鐵路的「人」字隔空交匯,組成一個「大」字。

京張高鐵:長城地底建最深高鐵站

  新八達嶺隧道全長逾12公里,三次穿越萬里長城,並且要在地下102米處修建世界最深的高鐵站——八達嶺長城站。

詹天佑在京張鐵路上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例如特意使用蘇州碼子來表示鐵路里程、坡度、長度。這些符號在青龍橋車站歷史文物展中,還可以看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隧道施工面臨三大難題:地質複雜,易坍塌;地形起伏大,只能爆破挖掘;地下湧水多,施工地段每天正常湧水量近1.9萬立方米,相當於10個標準泳池的蓄水量。為了保護地面上的「國寶級」文物,隧道建設要嚴格控制爆破隊山體的影響,以及做到地面「零沉降」。

  延伸閱讀:吸着氧氣施工 青藏鐵路鐵路征服生命禁區

  建設團隊為此採用了一系列創新技術,包括精細分段施工、使用電子雷管逐孔起爆,將振動控制在極輕範圍,每爆破一次,只相當於在長城上跺一下腳。建築資訊模型(BIM)等新技術,令建設團隊可以對地下施工進行智能指揮,以及360°無死角監測,大大提升效率。

京張高鐵的八達嶺隧道,深藏在地下,施工難度極高。曾經,修建京張鐵路全靠人手開挖,現在已有了大量先進設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百年之前,修建京張鐵路時,全中國也找不到一台新式開山機、通風機、抽水機,建設者們全靠雙手挖開隧道。而今,盾構機等「變形金剛」和BIM、大數據等「黑科技」已被普遍使用。

  新八達嶺隧道橫亙於京張鐵路的「人」字形鐵路地底,當年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爬過的陡坡,「復興號」列車眨眼功夫就飛馳而過,仿佛中國鐵路建設一樣,飛速前行。

  延伸閱讀:3.8萬公里丨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

廈門3萬噸重車站90度旋轉平移 相當於同時搬動170架波音飛機

「最智能」京張高鐵 助力北京冬奧

亞洲最大的雄安高鐵站 用了幾多「黑科技」?

造動物通道 建人造濕地 青藏鐵路花18億保護高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