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不是大話」 90後「山二代」鄉村義教10年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富二代聽得多,那麼「山二代」你又聽過未呢?90後女生龍晶睛就自稱「山二代」,因父親在山村長大,她從美國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鄉村從事義教和公益,一做就是10多年。她還成立網絡平台募集善款,呼籲年輕一代加入義教。這位90後相信:「改變世界不是大話(「大話」在內地意為誇大的話),而是鄭重的承諾。」

美國學成歸來 湖南鄉村義教  

  龍晶睛來自湖南長沙,碩士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她卻自稱「山二代」,她說父親在山裏長大,每次聽爸爸講起小時候的事,總被他的勤奮刻苦所感染。「他是我學習的榜樣」,她說,自己想用年輕人的方式為大山的學生帶來幫助。

龍晶睛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但她沒有選擇去大城市發展,而是來到湖南鄉村,為當地學生義教。(網上圖片)

  湖南的鳳凰古鎮十分繁華,但如果行車一個小時來到周邊山區,就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龍晶睛第一次去山裏義教是2011年暑假,當時山路還沒有修好,她和隊員走了兩小時山路才到達義教地點——湖南省鳳凰縣好友村小學。

  當時,團隊中一名義工影了一張「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學」(湘西為湖南省轄下地區)的相片傳到網上,引發關注,有公益基金為學生募集到100多萬元人民幣(約120萬港元)重建了這間學校,並給學生們提供免費午餐。

這張《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學》的攝影作品曾經在網絡上引起關注,而拍攝者正是與龍晶睛一同去義教的朋友。這件事啟發了龍晶睛,為山村學生發聲、引起大眾關注,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山區學童。(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90後為農村老人免費影相 記錄淳樸笑容  

「除了義教 還可以做發聲者」

  這件事讓龍晶睛意識到,除了義教,她還可以從一個發聲者的角度,匯集更多的力量幫助山區學生。回到學校後,她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公益計劃—— 「一美元」募捐活動。2012年4月,她和朋友走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用鞋盒做募捐箱,籌集到了500多美元。

  此後,龍晶睛和團隊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溫哥華等全球30多個城市開展「一美元」募捐,購買學習用品送給鄉村學生。

在美國紐約讀書期間,龍晶睛與同學一起到街頭為山區學童募捐。(圖片來源:微博@龍晶睛)

  近年來互聯網募捐平台興起,團隊轉為網絡募捐,同時號召更多留學生利用假期回國到山區義教,至今已召集1,500多名義工。龍晶睛也擁有了一支百人的團隊,全身心將義教作為事業。

  義教的十年裏,發生過許多讓龍晶睛感動的故事。在一次探訪時,她發現鳳凰縣高巖村的鳳玲、鳳嬌兩姐妹特別喜歡音樂,母親節衣縮食為她們添置了玩具鋼琴。龍晶睛知道後,將兩姐妹帶到長沙,為她們籌辦了一場小型音樂會。

龍晶睛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山區學生即便不走出鄉村也能感受外面的世界,她特別為學生設計演唱、戲劇等各種拓展課程。(網上圖片)

  鳳玲、鳳嬌後來告訴龍晶睛:「我們長大以後想成為像你一樣的人」。這句話帶給她很大觸動,雖然見面的時間短暫,卻能成為學生人生中的榜樣,龍晶睛感到非常幸運。

在山區義教,一方面交給學生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做人。成為學生的榜樣是龍晶睛堅持義教的動力之一。(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山區學生的搖滾夢  

呼籲更多人到中國鄉村義教

  龍晶睛的下一步計劃,是讓更多人走進、了解鄉村。「現在很多大學生選擇出國做國際義工,如果更多人願意走進中國的鄉村,必將改變其面貌」。

  她也坦言,自己的種種努力不是為了讓學生走出大山,而是幫助學生們無需走出山區、也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她更相信,一個學生走出大山,只能改變一個家庭;但如果學生們學有所成回到家鄉,就能改變一個村莊。

龍晶睛如今已經擁有百人團隊,她號召愈來愈多的人走進中國鄉村,帶去改變。(網上圖片)

 

廢棄材料製古風頭飾 女子「變廢為寶」傳承中國文化

受楊利偉啟發 港生逐夢航天見證「天地對話」

七一勳章|當代愚公黃大發 絕壁之上用生命挖水渠

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