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1/09/2021
正在中國太空站執行任務的3位中國太空人,於今日(9月3日)與香港學生進行了一場激動人心的「天地對話」。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太空站與香港學生進行實時連線,回答師生的提問,並透過連線帶領市民學生參觀天和核心艙。「當代中國」線上平台對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
9月3日更新:
劉伯明在太空中看到北京和香港 寄語港人參與國家航天事業
最後一位同學提問說,太空站中能看到香港嗎,能看到衛星嗎,太空中的星星和地面一樣嗎?
劉伯明回答說,回想兩次艙外作業,地球的美麗、波瀾壯闊的景象一直在自己的腦海中,就如科幻大片一般歷歷在目。自己最難忘的是出艙一刻,用漂亮二字不足形容。遠望天邊五彩繽紛,看到左邊的月亮,右邊剛剛升起的太陽,又看到腳下的藍色星球,看到了大西洋、非洲沙漠、地中海、西西里島、黑海等等景象,又看到了敘利亞和阿富汗的硝煙。
其後,自己又看到了祖國的新疆天山、喜馬拉雅山、長江,也看到了北京和香港。夜幕降臨後,不分上下左右,星辰滿天。劉伯明在艙內看到了北京包裹萬象的景象和香港的維港和夜景,見證了北京的寬大胸懷和香港的繁榮,他感受到星辰之間只有相互照耀才能群星閃爍。劉伯明又說,中國航天夢有你有我,鼓勵香港民眾參與到航天隊伍中來。
專用系統處理太空用水 劉洪明直播失重「飲茶」
被問到太空上水從何處來,航天員要如何飲水?劉伯明就介紹太空站上的水主要有3種,分別是從地球上攜帶而來的純淨水、一部分冷凝水,以及航天員尿液中提取的蒸餾水。
劉伯明隨後將鏡頭轉向核心艙中的屏幕,展示太空站中冷凝水的生成系統,和尿液收集後,經過處理,提煉出蒸餾水的過程。
之後,功夫茶愛好者劉伯明還直播「太空飲茶」,表演如何在失重狀態下吸食飄在半空中、狀如水球的茶水,引來香港現場一陣掌聲。
太空人展示如何做運動 失重狀態「踏單車」
有同學提問太空能進行鍛煉嗎,能不能展示一下?聶海勝介紹,太空站不僅能夠鍛煉,而且必須鍛煉,因為在失重狀態下,如果不運動,會影響身體機能和健康。航天專家研製了專門的運動設備,包括壓力器,握力器,自行車,腹肌訓練等。
聶海勝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太空跑台和單車。失重狀態下,必須把身體束縛在跑台上,為了防止跑台撞擊艙壁,又設置了專門的設施。單車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跟地面的單車不同,太空單車沒有車座,有背部支撐墊,可以訓練下肢和上肢。
湯洪波介紹核心艙實驗機櫃 嚴密監測航天員身體變化
一位來自香港大學的馬同學,則希望航天員能夠介紹一下失重狀態下的天宮實驗。
這次由湯洪波承擔講解員,介紹太空站現時主要開展失重物理、航天醫學等 3大類型實驗。主要利用寶貴機會,研究失重狀態下的物理現象,以及太空飛行對航天員身心的影響。
之後,湯洪波轉身向大家介紹核心艙上的實驗機櫃,裡面有著人體系統以及細胞學機制的研究,他也展示了一系列實驗用具,包括可以監測腦波狀態的腦電帽等等。
太空人帶香港市民參觀核心艙 太空畫作將贈香港
隨着主持人呼叫神舟十二號,天地連線成功,三位航天員與香港市民熱情打招呼,感謝香港民眾對航天員的關注和關心。
其後,太空人化身「太空導遊」帶領香港市民和學生參觀太空站內部設施。包括懸浮實驗櫃,可以收看奧運的三個顯示屏,遙控手柄操作台,保證氧氣和飲用水的再生系統。
太空人帶領大家參觀太空餐廳,調味品、餅乾、巧克力一應俱全,還有微波爐、熱風裝置、飲水系統、雪櫃等等。太空站中還可以自製爽口的酸奶,從地球帶去的蘋果捨不得吃,經常拿出來只為感受蘋果的芬芳。
太空人又帶領大家通過臥室舷窗欣賞地球景色,還展示了自己在出艙後創作的畫作,太空人表示,會把這幅畫贈送給香港小朋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介紹中國航天三步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為觀眾講解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情况,特別是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是載人飛船,包括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神舟飛船,將中國航天員獨立自主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
第二步空間實驗室工程,相繼研製了艙外服,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研製了天宮一號、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貨運飛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改善神舟飛船使它具有交匯對接功能,令實驗室和飛船多次對接,向天宮二號補加推進劑等一些列活動。
以上兩步都是為了建設空間站做準備,是基本技術的實驗和驗證。
第三步歷經10年以上的研製,從去年開始進入飛行試驗,今年發射了核心艙,還將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完成關鍵技術的驗證,包括能源技術、出艙活動技術、機械臂技術等等。
驗證之後就進入建造階段,夢天、問天試驗場將會和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三艙構造。中國太空站其後就可以進入運營和應用階段,為科學家、工程師提供太空實驗的機會和平台。
周建平還介紹了之後將發布的巡天望遠鏡,巡天可以和空間站對接,它的分辨率和哈勃望遠鏡相同,但視窗角是哈勃300倍,對於探索宇宙起源、演化、黑洞、暗物質等問題都會提供幫助。
對於大家非常關心的選拔香港航天員的問題,周建平表示,太空站進入營運階段後,會盡快實現大家的願望。
郝淳感謝港人支持航天發展 冀內地和香港增交流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郝淳主任發言時首先感謝香港同胞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並介紹工程正全面進入太空站建設階段,將在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
郝淳強調,載人航天工程30年來取得的成就,是全中國上下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的成果,未來希望香港同胞能夠繼續關注和支持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
郝淳並希望今次活動進一步增進香港市民對國家航天事業的了解,促進內地和香港的科技文化交流。
三點分享中國航天發展 譚鐵牛寄語港人推動創科
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在活動中致辭。譚鐵牛表示,中國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將要凱旋之際舉辦此次活動意義非同尋常,分享3點認識和感受。
第一,中央安排專家為香港民眾介紹中國太空站的新成就,克服困難協調航天員進行對話,這是中央送給香港同胞,特別是香港青少年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譚鐵牛表示相信大家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希望大家加倍珍惜這份關心和厚愛,堅定與祖國同心同行。
第二,中國航天事業從一窮二白到創造歷史,培養了特別能吃苦、戰鬥、奉獻的航天精神,希望大家從中得到啟迪,樹立遠大理想,胸懷報國使命。
第三,香港邁入了發展新階段,香港發展需要創科,創科的未來在於青少年。宇宙有無限探索空間,偉大的祖國有廣闊事業舞台,香港創科有美好的發展前景,這是青少年成長、建功立業的好時代,相信能夠激發大家的熱情。
國家航天科學發展迅速 林鄭冀港年輕人積極參與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座談會活動下午1時左右開始,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先為活動致辭,感謝在各方機構的大力支持下,能舉辦這樣一場太空盛宴,並指能夠來到現場的青少年都非常幸運,以網絡連線的方式,連線北京專家和在軌航天員,絕對是讓人畢生難忘的體驗。
林鄭月娥表示,繼今年6月下旬一批航天科學家訪問香港,舉辦月球土壤展覽,再到今次天地對話,都讓香港市民更深入了解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成就,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進展而感到振奮。尤其是過去兩個多月,內地和香港的市民都緊貼航天員生活的點點滴滴,並對他們在「天上」的生活驚歎不已。
對於香港學生未來在國家航天事業上的推動,林鄭月娥認為,科學家那份求知求真的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毅力,都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青少年應該有以國家發展為榮,以中國人身份為傲,為人民服務,迎難而上的精神。
林鄭月娥透露,香港為推動創科發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務求為香港和國家孕育出更多創科生力軍,壯大人才庫。發揮香港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為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出一分力。
林鄭月娥最後鼓勵本港年輕人不斷探索,成就理想,未來能夠發光發亮。
9月1日更新:
對話活動將於9月3日13點10分在會展中心舉行,歷時約1個半小時,約200名觀眾獲邀到現場參與,當中包括學生、科研人員、科創企業界等。除了與中國太空人進行「天地對話」之外,活動還邀請到航天專家與市民實時連線交流。
主辦方已於8月23日至8月31日期間面向市民徵集提問,並從中選擇20條熱門問題。參與提問的市民和師生還可以參加抽獎,有機會獲贈太空紀念郵冊、太空刺繡徽章等紀念品。
延伸閱讀:習近平與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
中國太空人曾多次來港與市民「親密接觸」
其實中國太空人與香港市民的「親密接觸」並非第一次。過往很多參與飛天任務的太空人都曾經來訪香港,包括2003年來港的飛天第一人楊利偉,2005年來港的費俊龍、聶海勝,2012年、2017年分別來港的首位女太空人劉洋等等。
不僅如此,香港與國家的航天工程亦有非常緊密的聯繫。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曾經搭載3名香港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升空,包括水膜實驗、太空蠶絲、雙擺實驗;2020年,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採樣裝置幫助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2021年,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的火星相機又隨「天問一號」登陸火星。
今次太空人並非親身來到香港,但在太空中與香港市民和學生對話卻是歷史首次,絕對值得關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