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在分離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這是一句安慰的說話,表示世間上沒有不解散的聚會,團聚相對分離,能團聚是緣分,分離也是必然經歷的。

  此話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人類是群居生物,家庭、鄰居、朋友、工作夥伴等,在不同時段會遇上不同的人,有些甚至可以成為知心友,但在不同的時段也會出現離別的時候,當大家痛哭離別,一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便是曲終人散時不錯的安慰。

  就像香港的現況,有人選擇移居他國,跟家人、朋友在機場離別一剎,便能深深體會「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道理。有時候,真的是「聚散不由人,得失天註定」。

打退堂鼓

  打退堂鼓又作「打散堂鼓」,是古代官吏審理案件時的儀式。

  公堂(即現代的法院)內鼓聲響起,表示官吏離堂休息,暫停辦公。被陷害殺人、含冤而死的小說人物竇娥被押上公堂,《竇娥冤》載「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描述太守審理完案件後,命令左右差使打散堂鼓,自己也坐馬返回私宅了。

  俗語「打退堂鼓」又有一個意思,指人們決定完成某些事情後,卻畏縮不前或...

勝敗乃兵家常事

  無論中外,古時的世界戰爭頻仍,戰爭講求的是戰略、實力、領導、後勤支援、糧草,以及運氣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戰爭一定有贏有輸,「勝敗乃兵家常事」,後比喻為做事即使偶有失敗,也不用灰心,只要下次再努力,也可以有成功的機會。

  此語出自《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觀乎三國時期的蜀漢,有劉備作領導,馬首是瞻;有關羽張飛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有諸葛亮神機妙算,出謀獻策。在多場戰役中蜀漢有勝有負,而最終也敗於魏國司馬氏,可謂氣數已盡。然而,在多年戰事中,蜀漢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為後人所稱頌。

  戰勝戰敗,是...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也是現實的反映。

   據《法苑珠林》卷六五所載的故事道:有一個人耕田,被蛇咬死了。其妻子對別人說,夫妻好像飛鳥一樣,晚上共同棲息於高樹的鳥巢上,一同飲食,翌日早上,又會各自飛去,各自覓食,「有緣即合,無緣即離,我等夫婦,亦復如是。」後來大家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話,比喻夫妻輕易的離離合合。

   事實...

萬籟俱寂

  你有沒有試過半夜失眠、靜聽四周寂靜的滋味?你有沒有試過在郊外看着漆黑的夜空、聆聽大自然的聲響?在這寧靜安詳的環境中,聽到大自然的聲音,我們可以以「萬籟俱寂」來形容,然而為甚麼是「萬籟」呢?

  籟是古代的一種簫,萬籟,指自然界萬物所發出的各種聲音。萬籟俱寂形容萬物無聲,一片寂靜。例如東晉時期,竹林七賢喜歡在萬籟俱寂的樹林裏彈琴,琴音渺渺,繞梁三日。

  《聊齋志異·卷一·山魈》:「輾轉移時,萬籟俱寂。忽聞風聲隆隆,山門豁然作響。」《儒林外史》第12回:「當夜萬籟俱寂,月色初上,照着階下革...

相關標籤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連發生,廣東俗語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形容詞原來有一個典故的。

  這句話見於馮夢龍《醒世恆言》:「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意思是屋頂已經破掉,偏偏遇上連日下雨,夜晚還下個不停;此外,船隻已經較預定的航行時間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風,令航行變得更慢。真是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