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12/2020
國寶級學者季羡林一生與中國文化結緣,學術成就享譽中外。但這位中國文化泰斗在情感世界卻有着遺憾,他與「包辦婚姻」的妻子相伴一生,卻沒有共同語言;他留學時與一位德國姑娘兩情相悅,又因在故鄉有家室而含淚放棄,有情人未成眷屬。季羡林回國後,這位德國姑娘苦苦等待了他60年,終身未嫁。
中國文化:北大唯一終身教授
季羡林1911年生於山東,曾入讀私塾,小學起學習經書詩詞等傳統中國文化,又陸續接觸英語和德語,1930年入讀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至1935年以交換研究生身份負笈德國,主修印度學,開始研究梵文、古印度語言巴利文,以及已經滅亡的新疆吐火羅文,終取得博士學位;期間他還自學了法、俄等多門外語。
1946年學成回國後,季羡林一直史北京大學任教,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他除了教學外,還繼續在印度學、佛教學等領域作研究。他曾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印度文化,它對我們影響很深。」
其實季羡林的學術著作或許一般人不易看懂,更多人認識季羡林,是因為他真摯樸實的散文作品,特別是記錄他文革經歷的《牛棚雜憶》和留學生活的《留德十年》。季羡林和德國姑娘一段感情,就是在《留德十年》中首次披露,出版這本書時他已81歲。
中國文化:第一次真正戀愛
季羡林1935年到德國哥廷根讀書,認識了校友田德望的房東邁耶一家,當中就有邁耶的長女、比他小1歲的伊姆加德。風華正茂的季羡林和這位白皙可人的德國姑娘初時接觸不多,但互存好感。兩年後,伊姆加德開始協助季羡林用打字機製作博士論文清稿,他們日夕相處,互生情愫。在隨後多年間,季羨林在伊姆加德幫助下完成了數百萬字博士和其他論文;每當伊姆加德幫忙打印完一篇論文,季羡林就會兌現承諾,帶着她到哥廷根的某個地方散步,兩人的足迹遍及這個城市大街小巷。
季羡林兒子季承在《我和父親季羨林》中說:「這時父親真正嚐到了愛情的滋味,心裏充滿了幸福的感情。他們同時墜入了愛河。更重要的,這恐怕是父親第一次真正的戀愛,也可以說是初戀。」
造物弄人的是,季羡林早在18歲時,已因父母之命,娶了比他年長4歲的妻子彭德華,且在出國留學前已育有兒子季承和女兒季婉如。這段婚姻雖沒有愛情基礎,彭德華又只讀過小學,和季羡林難言有溝通,但她默默為家庭付出,無怨無悔,季羡林對此又怎會不明白。
中國文化:陰差陽錯未重逢
一番天人交戰,季羡林終於決定揮劍斬情絲,他告訴伊姆加德:「我要回到祖國去。」伊姆加德沒有說甚麼,擦乾眼淚,努力擠出一絲微笑。這一天是1945年10月2日,德國戰敗後不久。
季羡林回國後把妻子接到北京,兩人的生活或許平淡乏味,卻白頭到老。他再沒給伊姆加德寫信,這段感情只長埋心底。1980年,季羡林率團赴德訪問時,曾特意到哥廷根那老房子打聽伊姆加德,但失望而回。
直到2000年,香港一位女導演為拍攝季羡林傳記片,特意到哥廷根,卻意外地在當年的房子,找到已滿頭銀髮的伊姆加德。其實20年前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時,伊姆加德就住在那個房間的樓上,只是開門的新住戶不認識她。就這樣陰差陽錯,季羨林與伊姆加德擦肩而過。
原來季羡林離開德國後,伊姆加德終身未嫁。她說:「我一直在等他回來,我的手指依然勤快靈活呢,我甚至還能打字!」。當得知季羨林尚在人間,而且還成為學術大師,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
季羡林200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