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詩文中的名句,往往描寫細膩,加上朗朗上口,能承受時間的考驗,至今仍受人喜愛,「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是一例。醉翁明明已經喝醉,為何在意的竟然不是杯中物?

  出自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坐落安徽省,四周群山環抱,景色怡人,有中國四大名亭之譽。《醉翁亭記》花了不少篇幅寫境,太守在亭中會友喝酒,歐陽修相信這並不因為美酒,而是為欣賞山水之景。

  其後,「醉翁之意不在酒」又有做事別有用心,另有意圖的意思。

  例如,這名議員突然經常探訪老人院,對老人家噓寒問暖,甚為關心似的,想必是因為選舉臨近,希望爭取多點選票罷了,真的醉翁意不在酒,他在乎的只是選票而已。

只准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現代文明社會已經不太可能再出現「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了!畢竟有不同的監察系統,要魚肉百姓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諺語出現在古代,諷刺當權者為一己私利而為所欲為,並以種種籍口或行動鉗製百姓。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載,北宋時有位太守名叫田登,不知何故,下令禁止別人直呼其名,甚至連單字「登」和同音字都不能說。有一年的元宵節,民間按民俗放花燈慶祝3天,但花燈的「燈」與田登的「...

一蟹不如一蟹

  吃螃蟹原來也跟人才交替有關係?螃蟹到底是老的好?還是新的好?

  古代寓言書《艾子雜說》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和書畫家蘇軾所著,俗語「一蟹不如一蟹」也有機會出自蘇軾之手。

  話說《艾子雜說》中記載,書中的虛構人物艾子一天行於海上,看見不同品種的蟹,初見的是蝤蛑(體型巨大的一種蟹)、再看到體型一般的螃蟹和細小的彭越蟹,並歎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其後,「一蟹不如一蟹...

君子不記小人過

  君子是古代社會中極為高尚的性格象徵,也是完美無瑕的典範,所以不會與小人一般見識。對於小人的過錯,大量的君子絕不會放於心上的。

  正如《論語》「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解作謙卑)以出之,信之成之。君子哉!」而「君子不記小人過」指君子量度寛宏,能夠忍耐,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事情,小人對自己的不好,都會忍耐和寛恕。相反,小人正是無德智修養的人,此處就凸顯了君子的高尚品格。這亦有另一說法,是「大人不記小人過」,意...

恭敬不如從命

  婆媳問題是現代人經常都要面對的難題,但原來早在宋朝也已經有故事是講述古代的婆媳關係?這個典故的來源就是我們現代經常用到的「恭敬不如從命」。

  宋釋贊寧著作《筍譜》中,有一個婆媳故事。故事是講述某家婆婆對媳婦誅多挑剔,一天婆婆叫媳婦煮筍湯,其時是冬季並不是筍成熟收割的月份,但媳婦仍然答應婆婆的要求,因為她知道要順從婆婆的意思,那怕找其他食材充當竹筍也照辦。就此《筍譜》載﹐這正是「古語說:恭敬不如聽從命令,受教不如順從。」

  但文字隨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