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蟹不如一蟹

  吃螃蟹原來也跟人才交替有關係?螃蟹到底是老的好?還是新的好?

  古代寓言書《艾子雜說》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和書畫家蘇軾所著,俗語「一蟹不如一蟹」也有機會出自蘇軾之手。

  話說《艾子雜說》中記載,書中的虛構人物艾子一天行於海上,看見不同品種的蟹,初見的是蝤蛑(體型巨大的一種蟹)、再看到體型一般的螃蟹和細小的彭越蟹,並歎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其後,「一蟹不如一蟹」引伸至指每況愈下,情況愈來愈差的意思。

  例如,這個音樂節已連續舉辦了10年,但近年主辦方經費不足,被迫大幅削減製作開支,結果表演質素愈來愈差,一蟹不如一蟹,恐怕一年至兩年後整個音樂節便要解散了。

  另外﹐不少世家大族不是富不過三代,就是家族業務倒退萎縮,也因為一蟹不如一蟹,後人愚昧揮霍,把祖先積累的財富都花光。

反骨

  俗語「反骨」形容某人忘恩負義,接受了別人好意不但沒有好好報答,反而不仁不義作出傷害的行為。

  小說《三國演義》講述諸葛亮對大將魏延的不信任,出自劉備收復荊南四郡,關羽見魏延獻城有功遂欲引見於劉備,豈料諸葛亮卻下令刀斧手斬殺魏延,孔明曰:「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劉備甚為吃驚並「因憐其勇,故姑留用」,雖然留住魏延的命,但魏延背上反骨之名,成為不夠忠義的例子。《三...

只准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現代文明社會已經不太可能再出現「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了!畢竟有不同的監察系統,要魚肉百姓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諺語出現在古代,諷刺當權者為一己私利而為所欲為,並以種種籍口或行動鉗製百姓。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載,北宋時有位太守名叫田登,不知何故,下令禁止別人直呼其名,甚至連單字「登」和同音字都不能說。有一年的元宵節,民間按民俗放花燈慶祝3天,但花燈的「燈」與田登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詩文中的名句,往往描寫細膩,加上朗朗上口,能承受時間的考驗,至今仍受人喜愛,「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是一例。醉翁明明已經喝醉,為何在意的竟然不是杯中物?

  出自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坐落安徽省,四周群山環抱,景色怡人,有中國四大名亭之譽。《醉翁亭記》花了不少篇幅寫境,太守在亭中會友喝酒,歐陽修相信這並不因為美酒,而是為欣賞山水之景。

  其後,「醉翁之意不在酒」又有做事別...

君子不記小人過

  君子是古代社會中極為高尚的性格象徵,也是完美無瑕的典範,所以不會與小人一般見識。對於小人的過錯,大量的君子絕不會放於心上的。

  正如《論語》「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解作謙卑)以出之,信之成之。君子哉!」而「君子不記小人過」指君子量度寛宏,能夠忍耐,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事情,小人對自己的不好,都會忍耐和寛恕。相反,小人正是無德智修養的人,此處就凸顯了君子的高尚品格。這亦有另一說法,是「大人不記小人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