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7/05/2021
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他為新中國的數學發展及應用作出了重大貢獻;只有初中文憑、腳有殘疾的他,更是自學成才和身殘志堅的典範,其勵志的故事鼓勵了幾代中國青少年。
華羅庚出身貧寒 染惡疾致左腿傷殘
華羅庚1910年生於江蘇金壇一個貧寒家庭,父母都沒多少文化。他小時候學習不怎麼樣,包括數學在內的好幾科成績都不及格。直到讀初二時,班主任王維克發現華羅庚塗改得一塌糊塗的作業上,竟然每一道題都寫了幾種不同解題方法,細看下才發現這個「呆子」極有數學天份。因此王維克特意在數學方面給華羅庚指導,華羅庚也對數學的興趣也愈來愈濃厚。
這位把華羅庚帶上研究數學路途的王維克,本身也大有來頭。他是教育家、翻譯家,還是留學法國、師從居里夫人的物理學家。
初中畢業後,華羅庚因家貧輟學,在家鄉幫助父親打點全家賴以維生的小雜貨店。但他鑽研數學的興趣,早已超過了失學的痛苦,在單調的站櫃枱日子中,華羅庚抓緊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鑽研數學,讀着由王維克處借來的書籍,又不停地演算解題。有一次有顧客買東西問價錢,他竟把剛剛演算得的數字報出來,把父親氣得半死,幾乎要把他演算的草稿紙燒掉。
19歲那年,已經成家立室的華羅庚染上傷寒病。這種傳染病當時是隨即可以致命的,華羅庚雖然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年後總算康復,但左腿已因此終身傷殘,走路時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
只有初中文憑 華羅庚成清華大學講師
幸好華羅庚十分積極樂觀,誓言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後來還自嘲自己的走路方法是「圓與切線的運動」。
憑着對數學的熱情,甚至是執念,華羅庚用了5年時間,包括在病榻上的日子,自學了高中至大學低年級的所有數學課程。1930年春,華羅庚在期刊發表文章,指出一位數學教授的論文有錯誤,這引來數學界的轟動,也令原本默默無聞的他為數學界所認識。
此際華羅庚第二位伯樂出現,就是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熊慶來也被這篇論文所吸引,當他得知道作者全憑愛好自學數學,感到非常吃驚,並萌起了愛才之心,決定邀請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安排他在數學系圖書館擔任助理員,好讓他一邊工作,一邊研究數學。
延伸閱讀:1984年4月30日 華羅庚獲授美國全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大學數學系雲集了一批數學名家,華羅庚到清華園後如魚得水,利用這絕佳條件埋頭學習和研究數學,同時自學英文、法文、德文和日文,期間還在國外數學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憑着這些研究成果,這位殘疾青年在1933被提升為助教,第二年更獲聘為講師;沒大學文憑卻破格站上講台,這在清華大學前所未有。
赴劍橋深造 華羅庚求學問不求學位
1936年,華羅庚獲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這時期他同時攻讀七、八門課,並發表十多篇論文,還提出了「華氏定理」,讓困擾數學界多年的完整三角合計問題被徹底解決,他也因此在國際數學界聲名大噪。
華羅庚到劍橋進修還有一件後來常被傳媒提及的事。原來在他出發前,導師哈代教授曾託人轉告華羅庚,表示知道他的實力,認為只要他轉讀博士課程,定能在兩年內拿到博士學位。未料華羅庚卻不稀罕學位,沒有接受。
在華羅庚看來,要通過博士論文答辯需交納巨額學費,而且只能選讀指定的課程,但他卻想要盡可能多學習一些知識,「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所以他寧可以「訪問學者」身份在劍橋學習。也因如此,這位數學大師終其一生,最高學歷也就是一個初中文憑。
當然,有沒有文憑絕不影響華羅庚的學術成就和歷史地位,特別是他對新中國數學發展的貢獻,更是無人能及。
延伸閱讀:華羅庚:我願一輩子從實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