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6/05/2021
這款黃色車頭、白色車身、橙色座椅的九廣鐵路火車,你有無見過?39年前(1982年)今日,九廣鐵路第一班電氣化火車開通,標誌九廣鐵路的柴油機車即將寫入香港歷史,邁向電氣化時代。
1983年7月 柴油車退出香港歷史舞台
香港歷史上第一階段電氣化火車,只是連接九龍(即是紅磡)、旺角、九龍塘及沙田4個車站,其餘線路,仍然由柴油機車牽引。為配合電氣化工程,多個車站重建搬遷:沿用超過半世紀的大埔墟站改建作鐵路博物館,被運頭塘新建的大埔墟站取代;大學站則在原址翻新……及至翌年(1983年)7月,九廣鐵路才全線電氣化,行車時間由70分鐘縮短至36分鐘,提速接近1倍。
7、80年代,政府大力發展新市鎮,九廣鐵路沿線的沙田、大埔、粉嶺人口急增。1981年大埔、沙田人口不到20萬,十年後已飆升至逾70萬,對外交通需求殷切;1983年初,九鐵每日載客量僅8萬,1993年急增至60萬,增幅驚人。
流行文化上的九廣鐵路 記載香港歷史
九廣鐵路昔日作為新界往返市區的主要交通,經常出現在香港文化電視及電影上,例如1965年的由林家聲、南紅、羅蘭、梁醒波主演的《一家親》,記錄了他們乘搭九廣鐵路頭等車廂往返市區的沿途風光及細節。梅艷芳1983年為新曲《迎風上路》拍攝的MV,見證九廣鐵路電氣化。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快捷可靠的電氣化鐵路,增加人口流動,亦改變市民生活方式。昔日火車班次疏落,人們可隨意踏進路軌,火車電氣化後,高壓電纜接通,為免市民貪方便造成意外,路軌不再對外開放,擅闖路軌更需罰款或監禁。
火車路線圖是一面鏡,折射城市發展。1982年九廣鐵路改組,由公營部門蛻變政府全資擁有的「九廣鐵路公司」,以商業形式運作。隨著新市鎮人口膨脹,新的大圍車站、太和站相繼落成,舊的和合石支線、大埔滘車站,則因發展粉嶺及大埔滘碼頭式微寫入香港歷史。
1984年,九廣鐵路在政府邀請下進駐新界西北,負責建設及營運輕鐵線;1996年來往紅磡及羅湖的路線易名「東鐵」,以配合「西鐵」的興建工程。2007年,九廣鐵路與地鐵公司合併成「港鐵」,整合香港鐵路版圖,跨進香港歷史新一頁;港鐵並且走出香港,參與內地、歐洲及澳洲的鐵路營運,由香港品牌一躍世界品牌。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