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0/04/2021
一級歷史建築的北角皇都戲院,現已展開復修和保育工作,預期在2026年完工。新世界發展在2020年10月投得皇都戲院大廈後,曾於2021年4月舉辦為期一個半月的《尋找你我他的皇都》導賞活動,收到逾15,000封報名電郵,可見大家對皇都戲院都充滿各種回憶。究竟皇都戲院對香港有何歷史及文化意義?何解大家都對它難捨難離?
延伸閱讀:【皇都戲院(下)】邀年輕畫家、書法家合作 鄭志剛談保育困難:文獻不足
從璇宮戲院變皇都戲院 國際巨星演出
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40至50年代,不少上海人因為國共內戰而南下來到北角聚居,有商人參照當年夜夜苼歌的上海,在北角開設戲院、舞廳等娛樂場所,令北角有「小上海」之稱。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此後數年,歐德禮積極邀請世界頂尖古典音樂藝人及藝團登上璇宮舞台,包括英國殿堂級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與拍檔男高音Peter Pears、西敏斯特合唱團,以及風靡全球的華人歌后鄧麗君、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成功將璇宮戲院打造成一個國際演藝大舞台。
成龍《一個好人》成皇都戲院最後上映電影
1959年,璇宮戲院改裝成皇都戲院及商場,是當年全港首創的戲院商場設計。最初皇都戲院主要放映西片和國語片,當中包括經典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和《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1969年皇都戲院舉行了香港第一次的日本電影節。
70至80年代港產片盛行,皇都戲院播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如《半斤八両》、《英雄本色》、《胭脂扣》,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等,風頭一時無兩。可惜在1995年,皇都戲院商場發生四級大火,自此生意一落千丈。1997年2月,皇都戲院上映最後一部電影、由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後,正式結業。兩年後,大廈的部份空間被改建成老人院及桌球會所。
從前皇都戲院號稱全港首創新型大廈,集戲院、商場、住宅於一身。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
延伸閱讀:紅館:香港演唱會地標 地位無可代替
「蟬迷董卓」呼應皇都戲院中西匯聚特質
作為有69年歷史、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皇都戲院不但見證了早年香港娛樂業的光輝歲月,其建築結構及布局亦極具保留價值。戲院入口上方有一幅8米高、8米闊的大型浮雕,名為「蟬迷董卓」,出自中國當代嶺南畫派大師梅與天之手,意思為「貂蟬迷惑董卓」,取自《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派歌姬貂蟬色誘董卓的故事。不過,以中西合壁風格著稱的梅與天,在「蟬迷董卓」中加入了希臘女神、緬甸舞姬等西方元素,令作品融匯了世界各地的藝術,配上作為國際演藝舞台的皇都戲院可謂非常合適。
伴隨皇都戲院的變化,「蟬迷董卓」浮雕過去曾一度被廣告板覆蓋多年,至近年才重見天日,唯「蟬迷董卓」早已歷盡風雨侵蝕,難以認出浮雕的完整面貌。
延伸閱讀: 繁體字手寫招牌如何傳承香港文化 在變幻中求存?
獨有「飛拱」天台桁架結構 皇都戲院成一級歷史建築
位於皇都戲院天台、俗稱「飛拱」的拋物線混凝土桁架設計,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中極具代表性的重要結構,是全球戲院建築中的唯一案例。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形屋頂支架,借用了建造橋樑的力學原理「吊起」戲院,使能夠容納約1,500人的戲院內部無需任何柱子承托,讓觀眾觀賞表演及電影時視線無阻。
皇都戲院屋頂上故意外露的桁架讓建築物的外觀非常突出,是全港甚至亞洲僅有,開創了同類結構的先河,非常珍貴。1998年香港導演陳果拍攝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時,曾經安排演員在飛拱上邊走邊聊天,讓「飛拱」結構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延伸閱讀:世界僅存!嘉陽蒸汽小火車 從虧損古董變旅遊熱點 四川 中國旅遊
然而,極具文化、歷史、建築價值的皇都戲院,曾經在2016年面臨清拆危機。後來,專門記錄與保護現代建築運動的國際組織 DOCOMOMO發出「文物危急警示」,指皇都戲院獨特的屋頂結構是全球絕無僅有,要求避免清拆,再加上市民及保育團體積極爭取,皇都戲院才終於在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避過清拆的危機。
延伸閱讀:不用一釘的神奇建築 這座風雨橋驚艷CNN
發展商收購活化 皇都戲院將成文藝表演場地
2020年10月,新世界發展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是香港歷來最高成交價的強拍個案。新世界表示會盡力復修及保留皇都戲院,並活化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又會將戲院天台的「飛拱」桁架建築作休憩空間,讓公眾人士觀賞及「打卡」。